所謂的膨風茶其實就是白毫烏龍,它是一種奇特的臺灣夏茶,需要在無空氣污染及完全無農藥的環(huán)境下生長,它還須接受小率葉蟬(浮塵子)的浮著(俗稱著園)使葉片產生自然質變,才能孕育出這種茶中奇品的特殊風味。
其茶心絨毛肥厚晶瑩,其芽尖帶白毫也就是所謂的一心二葉,一心白毫、兩葉金黃的嫩芽。一年之中芒種至大暑期間(約在端午節(jié)前后),正是膨風茶的產期。
膨風茶的起源是在清光緒十二年(公元一八八六年)時,有一位制茶的老師傅因過于疲勞,不慎讓茶葉過度發(fā)酵,而無意中發(fā)現(xiàn)風味獨特的發(fā)酵程度,因而傳世成為北埔著名的茗茶。而膨風茶名稱的由來是因日據時代臺灣總督曾贊嘆其為完美之藝術品,并以一般茶價的二十倍之天價全數購買。消息傳出,地方人士斥為膨風,(吹牛之意)經報紙披露后,膨風茶知名遠傳千里,流傳至今。
東方美人茶是臺灣獨有的名茶,又名“膨風茶”、“椪風茶”、“福壽茶”、“番莊烏龍”,客家人亦稱其為“冰風茶”“煙風茶”。因其茶芽白毫顯著,又名為“白毫烏龍茶”。東方美人茶屬于半發(fā)酵青茶中,發(fā)酵程度最重的一種茶,發(fā)酵度為60%,新竹苗栗地區(qū)茶農所制的發(fā)酵度則多達75~85%,使兒茶素幾乎一半以上半氧化,故不會產生任何生菁臭味,且不苦不澀。香氣接近紅茶,又帶有果香蜜味,為臺灣烏龍茶中的極品。與臺北文山包種茶、南投鹿谷凍頂烏龍茶、阿里山高山烏龍茶一起,并稱為“臺灣四大名茶”。
東方美人茶具備三奇特色:
第一、生長奇特,要在背風面、潮濕、日光充足且無空氣及農藥污染的環(huán)境,再接受茶小綠葉蟬的附著吸吮,才能孕育而生;
第二、外觀奇特,成茶呈現(xiàn)綠、白、紅、黃、褐五色相間的色澤,且白毫尖端有絨狀晶瑩之感;
第三、風味奇特,茶湯呈琥珀色,帶有熟果和天然蜜香,入喉即有甘潤香醇之感。
【產地】
東方美人茶主要產地甚廣,以新竹縣之北埔、峨眉、竹東及苗栗縣之頭份、頭屋(老田寮)、三灣、南莊、獅潭等地區(qū)產量較多,品質最優(yōu)異。海島氣候結合特殊山形,云霧變幻莫測,溫差也大,春天夜里冷,茶樹比較耐寒,所以葉脈組織肥厚,茶質含量多。近年臺北坪林、石碇一帶亦是新興產區(qū)。石碇位處臺灣東北部,境內氣侯溫和,空氣濕潤涼爽,雨量充沛均勻,土壤深厚富含有機質,處處丘陵,良好的天然環(huán)境,極適于茶樹的生長。
產于新竹縣北埔鄉(xiāng),名“膨風茶”或“椪風茶”;產于新竹縣峨眉鄉(xiāng),名“東方美人茶”;產于苗栗縣頭屋鄉(xiāng)、三灣鄉(xiāng),則沿用舊稱“番莊烏龍”;石碇地區(qū)則以“石碇美人茶”或“文山椪風茶”做為對外推廣的名稱;坪林產區(qū)自古則稱為“紅茶”,當然這邊指的還是東方美人茶。
【茶史追溯】
臺灣早有野生茶,根據諸羅縣志(1717年)記載:“臺灣中南部地方,海拔八百到五千尺的山地,有野生茶樹,附近居民采其幼芽,簡單加工制造,而作自家飲用。”而根據淡水廳志中記載:“貓螺山產茶,性極寒,蕃不敢飲?!边@種野生茶就是所謂的“山茶”,目前仍可以在臺灣中南部山區(qū)發(fā)現(xiàn)這種野生茶樹,但與目前臺灣農民栽種的茶樹在品種上并無相關。據史志記載,柯朝氏曾于嘉慶15年,從武夷山帶回茶種,在臺灣試種成功,開創(chuàng)了臺灣生產烏龍茶之先河。后來,幾經改良,武夷巖茶在臺灣這座神奇而美麗的寶島上,演變成一種美麗而神奇的巖茶。
東方美人茶起源于日擄年代(1920年),當時為了改進傳統(tǒng)烏龍茶的品質,茶農開創(chuàng)新制法,推行重發(fā)酵(發(fā)酵程度達75%)。上世紀20年代一個初夏,茶小綠葉蟬(俗稱浮塵子)嚴重危害新竹北埔、峨眉茶區(qū)。受到危害的茶菁難以制造高品質的傳統(tǒng)烏龍茶,然而有位節(jié)儉的客家茶農仍然采摘受危害的茶菁,以重發(fā)酵法制作,發(fā)現(xiàn)成品具有特殊的熟果香、蜜糖香,滋味圓柔醇厚,風味獨特。他將少量的成品拿到臺北茶行販賣,竟然以高達一般茶價的十三倍賣出,鄉(xiāng)人不信,認為他在吹牛,“椪風茶”“膨風茶”(臺語及客語中“椪風”或“膨風”就是吹牛的意思)之名因此廣為流傳。
【名字的由來】
東方美人茶原稱“膨風茶”(“膨風”是臺灣俚語“吹?!敝猓?
1、相傳早期有一茶農因茶園受蟲害侵食,不甘損失,乃挑至城中販售,沒想到竟因風味特殊而大受歡迎,回鄉(xiāng)后向鄉(xiāng)人提及此事,竟被指為吹牛,從此“膨風茶”之名不脛而走。
2、臺灣光復初期曾任新竹縣北埔鄉(xiāng)長的姜阿新,在日治時期參加茶展,其參展的茶葉被當時的臺灣總督府以一擔(100斤)2000日圓高價收購,消息傳回北埔村,被地方人士斥為“膨風”,后經報紙披露證實,膨風茶之名才傳遍千里,流傳至今。后又被文人雅士改稱為“椪風茶”。
3、早期膨風茶的毛茶運抵大稻埕茶棧,出口前,需在“番莊館”再經過一道烘焙與揀茶的精制過程,故舊稱為“番莊烏龍”。
4、東方美人亦有福壽茶之稱,傳為謝前副總統(tǒng)東閔先生所命名。
5、東方美人的外形高雅、含蓄、優(yōu)美,細細觀察,有紅、黃、白、青、褐等五種顏色,美若墩煌壁畫中身穿五彩斑斕羽衣的飛天仙女,所以茶人們也稱為“五色茶”。
6、東方美人茶名字的由來,據聞是英國茶商將膨風茶呈茶獻給維多利亞女王,由于沖泡后,其外觀艷麗,黃澄清透的色澤,品嘗后,醇厚甘甜的口感,令她贊不絕口,既然來自東方福爾摩沙,就賜名“東方美人茶”。
【制作工藝】
適合制作東方美人茶的茶種有“青心大有”、“白毛猴”、“青心烏龍”、“臺茶15號”、“臺茶17號”,其中以“青心大有”、“白毛猴”品質最佳。
茶小綠葉蟬是茶樹的害蟲,芒種(約每年六月上旬)之后大幅出沒,專門吸食茶樹嫩葉的汁液,茶樹嫩芽經茶小綠葉蟬(又稱小綠浮塵子)吸食後長成之茶芽,稱為“著涎”的茶菁,茶葉品質的好壞決定在“著涎”的程度。茶小綠葉蟬個頭只有縫衣針大,它把鋸齒樣的觸須扎進葉子,吸收水分、養(yǎng)分,使茶葉的發(fā)育受阻,再也長不大。原本遭到病蟲害的茶芽,卻因茶葉內物質與茶小綠葉蟬唾液在陽光照射下產生化學變化,產生酶素,嫩葉無法進行正常的光合作用,讓葉緣呈褐色最后脫落,顏色變成金黃,形狀如被火燙一般。經過重發(fā)酵程序所產茶葉有天然蜂蜜及熟果香之芳香。此項特殊的做法也成為它質量的關鍵,所以茶的好壞決定于小綠葉蟬的叮咬程度,同時也是東方美人茶的醇厚果香蜜味的來源,也因為要吸引茶小綠葉蟬群聚及生長良好,東方美人茶樹絕不使用農藥,所以東方美人茶是以有蟲害為最高級烏龍茶之極品。
東方美人茶采收期在炎夏六、七月,農歷芒種至大暑間,即端午節(jié)前后10天。溫熱天氣利于促進小綠葉蟬生長、吸食茶葉的養(yǎng)分,同時利于分泌的物質在咬食嚴重的葉芽產生出所需的芳香,使茶葉質感更顯純厚,進而使“嫩、鮮、甜”三大特色更為凸顯。
東方美人茶在采制必需手工采摘被小綠葉蟬吸食過的一心二葉茶樹嫩茶,再以傳統(tǒng)手工技術精制而成高級烏龍茶。
東方美人茶制作工藝為采摘、日光萎凋、浪青、反攪拌、炒青、置回潤、揉捻、初焙、整形、復焙等,每一個制作環(huán)節(jié),都要拿捏分寸。生茶葉有腥味,通過反復翻動去掉。浪青時,去掉生味,又出來微微的香蕉味,有人誤以為茶香出來了,拿去炒干,結果得來只是濁香,開水一泡香氣卻沒了。最關鍵的是發(fā)酵過程,達到高點時,把握機會固定下來,迅速拿去炒,爆沖時,剛好到達最頂點,抓到這個點,才是原味的茶香,它完全沒有外加香料,卻有某種花的清韻。炒青后,需多一道以布包裹,置入竹簍或鐵桶內的靜置回潤或稱回軟的二度發(fā)酵程序,再進行揉捻、解塊、烘干而制成毛茶。再經分級、精制焙火、包裝。
【品質特點】
東方美人茶葉白毫肥大,葉身呈白、綠、黃、紅、褐五色相間,鮮艷可愛;茶湯顏色比其它烏龍茶湯更濃,水色明亮艷麗,呈鮮麗的琥珀色;香氣聞之有蜂蜜及熟果香,芬芳宜人,茶湯入口滋味濃厚,甘醇而不生澀,圓滑潤和具有刺激性,過喉徐徐生津,口中甘醇尚有回味。
【東方美人的花式喝法】
如何泡出好喝的膨風茶,各家說法不一,一說泡膨風茶的水溫不能太燙,以攝氏88~93度最為適宜,浸泡約30~45秒后到出。而茶具方面最好選用透明玻璃杯或白色蓋碗,才能清楚地欣賞茶葉在水中的美姿及琥珀茶色。
膨風茶還可以像紅茶般變化出許多花式喝法:
1、例如在熱茶中加入一兩滴白蘭地,味道便如香檳一般,稱為“香檳烏龍”;
2、加入鮮奶,就成了蜂蜜奶茶;亦可冰涼了喝;
3、或加入水果酒調制成雞尾酒。
臺灣目前所栽種的茶樹品種,是距今兩百多年前由福建移民所帶來的,而臺灣早期的制茶技術亦是由福建師傅所傳授。目前臺灣所產制的烏龍茶、包種茶等茶類,其產制技術皆來自中國福建省。
北埔膨風茶
新竹縣北埔鄉(xiāng)公所
10022305
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