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桂圓,在國內頗有名氣,是我國5大名水果之一,屬高檔、暢銷土特產品。市中區(qū)、瀘縣為主產區(qū)。
瀘州桂圓以肉厚鮮嫩、色澤晶瑩、果汁香甜、風味雋美,富含糖份和多種維生素而享有盛譽。其細、嫩、香、甜諸品質,均賽過福建、兩廣所產桂圓。桂圓可鮮吃、制果干、果脯、罐頭。圓肉營養(yǎng),藥用價值高,具有補心、益智、養(yǎng)血、安神等功效,是常用中藥之一。目前,瀘洲有桂圓樹13萬多株。
著名川果之一的瀘州桂圓產地在四川省瀘州市境內,位于四川盆地南緣與云貴高原的過渡地帶。境內雨量充沛,日照較強、熱量充足,冬暖夏熱濕潤,無霜期長,周年無臺風,屬準南亞熱帶氣候。瀘州桂圓主產區(qū)分布在海拔400m以下地區(qū),土壤以紫色土和沿江新、老沖積地為主,產地能排能灌,水利資源屬長江水系,十分豐富。瀘州得天獨厚的光熱資源和南亞熱帶氣候特征,為瀘州桂圓生長及特色品質的形成提供了獨特的環(huán)境條件,成就了我國成熟期最晚、品質優(yōu)、種植規(guī)模較大的內陸最北緣桂圓商品生產基地。
瀘州桂圓具有“果肉厚,離核,肉質細脆、化渣,味濃甜,有香氣,種子小,營養(yǎng)豐富”的優(yōu)良品質。果實外觀好,品質優(yōu),其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和總糖含量高,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瀘州桂圓在8月中旬至10中旬成熟,比國內南方桂圓主產區(qū)晚2個月上市,占據國內晚熟桂圓市場,市場銷路好,價格高,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瀘州優(yōu)質晚熟桂圓已成為國家農業(yè)部列入《特色農產品區(qū)域布局規(guī)劃(2006-2015)》,為今后重點扶持發(fā)展的優(yōu)質農產品商品生產基地。
瀘州桂圓種植歷史悠久,據考證,已有2000多年種植歷史,1600年前已形成生產盛貌。在后漢楊孚著《南裔異物志》、 公元三世紀左思著《蜀都賦》和唐天寶年間(742年)蘇子瞻的詩文中已對瀘州桂圓的生產做了詳細描述,并成為貢品,直至今天,瀘州一帶仍把最大的桂圓稱“貢元”?,F存的瀘州張壩桂圓林是中國北回歸線上最大最古老的桂圓林,占地6000余畝,綿綿10余公里,生長著15000多株百年以上桂圓樹,蔚為壯觀,是瀘州桂圓歷史悠久的佐證。
瀘州桂圓
四川
瀘州市園藝學會
瀘州桂圓農產品地理標志地域保護范圍為四川省瀘州市轄區(qū)的江陽區(qū)、納溪區(qū)、龍馬潭區(qū)、瀘縣、合江縣、敘永縣等6個區(qū)縣102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地理坐標為東經105°08′~106°28′、北緯27°39′~29°20′
AGI2010-04-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