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艾草大致分為兩類,一種叫大艾,具有特殊刺激氣味,不可食用。僅用于端午節(jié)的時候或產婦等會用來煮水洗澡,以達到驅除邪氣的作用;另一種即是田艾,是冬天收割完后田野里生長出來的一種野草,經(jīng)常摘取來制作餅等糕點食用,以達到避邪氣、驅寒毒的功效。據(jù)《食物本草》里介紹,田艾還具有祛濕,暖胃,清腸等功效。
田艾是吳川特色小吃村里人大多是逢年過節(jié)都會做來吃的,基本是家家戶戶都做的。
吳川人做田艾的習俗一直沿習至今,
特別是農村,每到“二月二”前夕,他們就搗米粉、備田艾絨、做田艾,用煮好的田艾絨和米粉搓成皮,然后包上白糖、花生、椰絲、芝麻、陳皮、肥肉做成甜味的田艾 ,香味的則用新鮮蝦仔、生蔥、新鮮蘿卜絲或咸蘿卜碎加肥肉、芝麻、花生作餡。形狀有的用木鑿的模子做成杯口大圓形的,有的做成桃子形的,有的做成碗口大半月形的,再用新鮮的木菠蘿葉子或土生的一種叫做“能木”的樹葉包墊起來,放進鑊頭用武火蒸熟,既省錢環(huán)保,又有綠葉的清香。香心甜皮的田艾最為美味可口。
做田艾的習俗吳川歷來盛行,因為在這個開春時節(jié),萬物復蘇,草長鶯飛,正是田艾生長的全盛時期,等待春耕的田野上長滿灰綠色的田艾。約10厘米高的田艾,葉子是粉綠色的,花朵白中間綠,全身長滿絨毛,給人毛絨絨的感覺。
自古以來,人們認為吃田艾絨做的,可以清除體內雜物、塵埃,去膩化積,養(yǎng)身健體。因而每到這個時節(jié),農村的男女老幼就到田野去采摘田艾,曬干再用竹箕把田艾干擂擦成絨,然后煮熟曬干,變成象棉絮一樣灰綠色的絨綿,就成了上等的田艾絨,就可以拿來和米粉做田艾"米乙"了,或拿到市場去賣,賺一些錢幫補家用。不過民間認為田艾絨越陳越好,甚至可以做藥用,因而很多人把上好的田艾絨密封收藏,日后自用或饋贈親友。城里人得到農村親友送來的田艾絨或田艾"米乙",那簡直是如獲至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