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畝地可栽巴戟天2000株左右。巴戟天畝產約300公斤,按目前市場價40-60元/公斤計算,畝產值可達1.2-1.8萬元,扣除
成本每畝可獲利5000-8000元。” 近日,永定縣湖山鄉(xiāng)鄉(xiāng)長沈錦松給筆者算了這么一筆賬。據了解,永定縣今年出臺了“2009—2013年巴戟天產業(yè)發(fā)展實施方案”,傾力打造萬畝“巴戟天之鄉(xiāng)”。
理清思路,把巴戟天作為主要產業(yè)來抓。巴戟天是一種名貴中藥材,屬“四大南藥”之一,民間素有“北有人參南有巴戟天”的說法,是市場緊俏的中藥材。1986年3月,永定縣在湖山鄉(xiāng)開辟了200畝的巴戟天生產基地。經過多年的努力,巴戟天種植覆蓋全鄉(xiāng)9個建制村、34個自然村。
近年來,巴戟天原藥及其系列產品已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和推崇,巴戟天及其系列產品的市場前景看好。永定縣具有栽培巴戟天的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豐富的山地資源,且許多農民積累了豐富的栽培技術和經驗。為此,永定縣決定把巴戟天作為支撐一方經濟的主要產業(yè)來抓,計劃在改造現有巴戟天園的基礎上,從2009年至2013年,用5年的時間,新增巴戟天種植面積1萬畝。
搞好規(guī)劃,傾力打造萬畝“巴戟天之鄉(xiāng)”。永定縣首先合理布局,選擇以湖山鄉(xiāng)為主,輻射帶動金豐片的下洋、岐嶺、大溪、湖坑、古竹、高頭、陳東等鄉(xiāng)鎮(zhèn)及虎崗、堂堡、合溪等10個山地資源豐富且屬中、高海拔地區(qū)的鄉(xiāng)鎮(zhèn)種植巴戟天。充分利用湖山鄉(xiāng)優(yōu)良的巴戟天種植條件,采用現代化組培技術繁育苗木,建立優(yōu)良苗木繁育基地。規(guī)劃湖山鄉(xiāng)三萊、桂平兩村的唐背芨-上平-萬安一帶、賽華泥溪子、黃坑雙子崠為巴戟天重點示范基地。
永定巴戟天
地域范圍
永定巴戟天原產和主產于福建省永定縣,其保護范圍是東徑116°25′-117°5′和北緯24°23′-25°5′之間,保護地域是湖山鄉(xiāng)、下洋鎮(zhèn)、岐嶺鄉(xiāng)、陳東鄉(xiāng)、湖坑鎮(zhèn)、大溪鄉(xiāng)、古竹鄉(xiāng)、高頭鄉(xiāng)、虎崗鄉(xiāng)、堂堡鄉(xiāng)、合溪鄉(xiāng)共11個鄉(xiāng)鎮(zhèn),轄123個村。總保護面積為4000公頃,現有生產面積100公頃,年產量120噸。
產品品質特性特征
1、質量特色永定巴戟天為扁圓柱形,略彎曲,長短不等,直徑0.5-2厘米,表面灰黃色,具縱紋及橫裂紋,質韌。肉厚易剝落,呈淡紫色~紫色。木心明顯,直徑1-5毫米,氣清香,味甘。以條粗大、連珠、肉厚、色紫、質軟、內心梗細、味微甜貨干為佳。 2、獨特的內在品質指標:永定巴戟天富含蒽醌,總蒽醌含量在88mg/100g以上;耐斯糖含量在6g/100g以上。 3、質量安全規(guī)定:永定巴戟天產地符合NY/T391《綠色食品產地環(huán)境技術條件》的要求,生產管理過程及產品品質安全要求符合2002年6月1日起施行的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局務會審議通過的《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guī)范(試行)》中相關規(guī)定, 產品質量標準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