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寺旅游圖 白馬寺游覽圖
導讀:白馬寺旅游圖 白馬寺游覽圖 1. 白馬寺游覽圖 2. 白馬寺景區(qū)導覽圖 3. 白馬寺風景圖片 4. 白馬寺景區(qū)游覽圖 5. 白馬寺游覽圖全圖 6. 白馬寺景點圖 7. 白馬寺旅游地圖 8. 白馬寺游覽路線圖 9. 白馬寺旅游景點
1. 白馬寺游覽圖
洛陽白馬寺是我國AAAA級旅游景區(qū)。始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傳入我國后由官府建造的寺院,歷來被尊為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據傳寺名因“白馬負經”的典故而得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是全世界唯一擁有中、印、緬、泰四國風格佛殿的國際化寺院,是到洛陽旅游的必去景點之一。時至今日洛陽白馬寺已經恢復開放。時間:07:40-18:40,07:40-18:00(齊云塔院) (04月01日-10月07日 周一-周日) 08:00-17:30,08:00-17:00(齊云塔院) (10月08日-次年03月31日 周一-周日)。
2. 白馬寺景區(qū)導覽圖
景區(qū)中秋節(jié)需購票入園。
白馬寺始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傳入我國后由官府建造的寺院,歷來被尊為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據傳寺名因“白馬負經”的典故而得。白馬寺屢經戰(zhàn)亂,數度重建,如今的白馬寺面積不大,步行游覽全景區(qū)完全沒有問題。
游客由山門進去寺內。山門是明代所建,山門外兩旁的石雕馬是宋代的遺物。寺內現(xiàn)有五重大殿,坐落在一條中軸線上,其中主殿是第二重殿大佛殿,也是做法事的主要場所。在第三重殿大雄殿內,擺放著白馬寺的“鎮(zhèn)寺之寶”——中國僅存的元代“夾貯干漆造像”。殿內的23尊元代“夾苧干漆”造像,形態(tài)各異,全都是由絲、麻制成,每尊重量僅有3到5公斤,從元代至今700多年來未經修繕,仍然色彩如新。
白馬寺中還保存著自唐代以來的歷代碑碣40余座,以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手書的《洛京白馬寺祖庭記》頗為珍貴(在山門的東側)。景區(qū)內還有三座墓地值得一看:攝摩騰和竺法蘭兩位印度高僧的墓地(在山門內東西兩側),以及宰相狄仁杰的墓地。但也有一個說法:“狄仁杰之墓”中埋葬的不是狄大人,而是武則天的“面首”薛懷義,薛懷義曾經做過白馬寺的主持。
在山門外東南約200米處,有一座齊云塔,創(chuàng)建于東漢,金代重修,是中原地區(qū)為數不多的金代古建筑之一。
如今在白馬寺旁又新建了一個“世界佛殿博覽區(qū)”,以展示印度、泰國、斯里蘭卡、尼泊爾、緬甸、日本、韓國等國家風格的佛教殿堂。
3. 白馬寺風景圖片
白馬寺位于洛陽市洛龍區(qū)。要去白馬寺旅游,我覺得應該先簡單了解一下白馬寺的歷史,以便得到更好的旅行體驗。
白馬寺創(chuàng)建于公元68年東漢時期,是佛教傳入我國的第一座官辦寺廟,所以是華夏所有佛教的祖庭。白馬寺至今已經有快兩千年的歷史了,不愧為中國第一古剎的名號。相傳二位西方高僧用白馬馱著佛經來到中原,收到了當時漢明帝的接見,在此興建佛寺,因此起名為白馬寺。
路線 :從洛陽火車站出發(fā),可以乘坐58路,k56路,801路均可到達。如果自駕或者打車,僅需半個小時就可以到,打車費約54元左右。
白馬寺的精華景點有什么?
大門口的白馬。白馬形狀溫良,與真馬大小差不多,但是這兩只馬不是當時建寺時修建的,而是宋朝的主持搬遷而來。
佛殿。白馬寺的佛殿眾多,供應著米勒,釋迦牟尼,阿彌陀佛,藥師佛等主要佛陀及各大菩薩。佛像形容飽滿,生動立體,既體現(xiàn)了佛教藝術的莊重肅穆,又有古代雕刻藝術的精致形象。信佛的游客一定要好好拜拜,俗話說心誠則靈嘛!
鐘鼓樓。鐘鼓樓位于白馬寺中軸線的東西兩側,很可惜這不是古代遺跡,而是近代修建的,不過這也是洛陽八景之一的重現(xiàn)。
藏經閣。白馬寺是世界聞名的佛寺,所以藏經閣收藏了來自世界各國的佛經,? ??果對于佛經有興趣,也可以進去參觀一下。
碑刻。白馬寺內存有大量古代遺留下來的碑刻,其中不乏大師作品,對于研究古代佛學,書法,文化,歷史等都有重要意義,在白馬寺旅游,不妨多看看這些碑刻,了解隱藏在文字背后的故事和歷史。
白馬寺的開放時間為7:30到19:00,具體淡旺季時間略有調整。門票50元。
4. 白馬寺景區(qū)游覽圖
不開放。因為在疫情期間,為了避免交叉感染,為大家的健康,暫時關閉旅游景點。
5. 白馬寺游覽圖全圖
洛陽市區(qū)面積很大,特別是澗西很遠。如果從東花壇到白馬寺大約10公里,如果從洛陽火車站算起,到白馬寺大約20公里。
如果從洛陽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算起,到白馬寺大約22公里。不同的起點,到白馬寺的距離不一樣。主要是市區(qū)位置不明確,所以距離也就不同。
6. 白馬寺景點圖
1、佛殿
位于由南到北的中軸線上,從前到后依次分布著山門、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涼臺和毗盧閣等主要建筑。
2、鐘鼓樓
分別位于山門內南北中軸線東側和西側。其中,鐘樓由日本國中村包行先生捐資400萬日元、白馬寺出資60萬元人民幣于1991年6月建成;鼓樓于1992年竣工。
3、法寶閣與藏經閣
分別位于清涼臺的東、西兩側,坐落在東西長25.2米,南北寬22.5米,高5米的臺基之上。
4、碑刻
白馬寺保存的古代碑刻40余方。其中,最具歷史價值的有:宋崇寧二年刻石、金“重修釋迦舍利塔記”碑、元“龍川和尚遺囑記”刻石、元“洛京白馬寺祖庭記”碑、明“重修古剎白馬禪寺記”碑等。
7. 白馬寺旅游地圖
洛陽龍門石窟到白馬寺自駕路線
本數據來源于地圖,最終結果以地圖最新數據為準。
駕車路線:全程約25.8公里
起點:龍門石窟
1.從起點向正北方向出發(fā),行駛60米,右轉
2.行駛40米,左轉進入伊西南路
3.沿伊西南路行駛1.2公里,右轉進入S320
4.沿S320行駛2.8公里,直行進入顧龍路
8. 白馬寺游覽路線圖
白馬寺燒香求什么最靈驗,白馬寺在佛教史上有多個第一。去那兒敬佛禮佛,都希望求個心靈安定,心想事成。
白馬寺景區(qū)內有一口千年歷史的許愿古井。相傳這口千年許愿古井能為人們帶來吉祥如意和健康平安,于是前來旅游賞景的不少游客爭相向許愿古井丟錢幣,以圖“吉利”。向許愿古井丟錢幣以圖“吉利”做法由來以久,特別是重大節(jié)假日慕名前來寺廟旅游和燒香拜佛的中外游客更是特意趕到許愿古井丟錢幣,以圖“吉利和平安“。
河南洛陽白馬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首批AAAA級景區(qū),位于河南省洛陽老城以東12公里處,創(chuàng)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為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F(xiàn)存的遺址古跡為元、明、清時所留。寺內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
漢永平十一年(68)創(chuàng)建,為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白馬寺在佛教史上有多個第一:建在中國第一次西天取經-永平求法時期;最早來華傳教的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禪居于此寺;有中國第一座譯經道場-清涼臺。攝摩騰和竺法蘭在此譯出我國第一部漢文佛典《四十二章經》,另一位天竺僧人曇柯迦羅又在此譯出了第一部漢文佛教戒律《僧祗戒心》;保存有最早傳入中國的梵文? ??經-貝葉經;第一個漢人出家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馬寺;寺外有中國第一古塔-齊云塔。
另外寺內還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白馬寺因“白馬馱經”而得名。據《后漢書》記載,東漢永平七年(公元64年),漢明帝劉莊因夜夢金人降臨,身高六丈,頂佩白光,自西方飛來。大臣傅毅認為這是西方的佛,明帝遂遣使蔡愔、秦景、王遵等十余人往西域拜求佛法。他們在西域的大月氏(古代阿富汗)遇到了來自天竺的僧人攝摩騰和竺法蘭,于是相偕同返中原。永平十年,漢使及印度二高僧以白馬馱載佛經、佛像抵達東都洛陽,漢明帝躬親迎奉。為了讓摩騰和竺法蘭兩位高僧居住和譯經,永平十一年,漢明帝赦命在城西的雍門外按天竺式樣構建了一組建筑,以僧人們暫住的“鴻臚寺”的“寺”字稱之,并為紀念白馬馱經之功,而命名為白馬寺。
白馬寺自建立后,就成為中國佛教的傳播中心之一。攝摩騰和竺法蘭在這里譯出了第一部漢文佛經《四十二章經》,后來,歷朝歷代也有許多西域和其他國家的僧侶來此學習、交流。到北魏時期,洛陽諸寺中,白馬寺的香火最為隆盛。唐朝時,武則天任命她的男寵薛懷義為白馬寺的主持,并在垂拱元年(685年)為寺院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擴建。
9. 白馬寺旅游景點
中國。白馬寺屬于洛陽管轄地,洛陽是河南的,河南屬于中國。
河南白馬寺
河南省洛陽市白馬寺白馬寺位于河南洛陽城東10公里處,在漢魏洛陽故城雍門西1.5公里處,古稱金剛崖寺,號稱"中國第一古剎",是佛教傳入中國后第一所官辦寺院。它建于東漢明帝永平11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 白馬寺原建筑規(guī)模極為雄偉,歷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屢經戰(zhàn)亂,數度興衰,古建筑所剩無幾,人民政府為保存這一著名文化古跡,曾進行過多次修葺?,F(xiàn)有五重大殿和四個大院以及東西廂房。前為山門,山門是并排三座拱門。山門外,一對石獅和一對石馬,分立左右,山門內東西兩側有攝摩騰和竺法蘭二僧墓。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盧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為元、明、清時期的作品。毗盧殿在清涼臺上,清涼臺為攝摩騰、竺法蘭翻譯佛經之處。東西廂房左右對稱。整個建筑宏偉肅穆,布局嚴整。此外,還有碑刻40多方,對研究寺院的歷史有重要價值。
Hash:8f7647123c5f4661f7228ef3cdf50db87b23e13c
聲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