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省旅游景點地圖 - 全國各省旅游景點地圖高清
導讀:全國各省旅游景點地圖 - 全國各省旅游景點地圖高清 1. 全國各省旅游景點地圖高清 2. 全國旅游景區(qū)地圖 3. 全國各地旅游景點地圖 4. 全國各地景點地圖 5. 中國旅游景點地圖全圖各省各市 6. 中國各省旅游地圖景點 7. 中國各省必游景點地圖庫 8. 全國各省旅游景點地圖大全 9. 全國旅游景點地圖高清 全圖 10. 全國各省旅游景點地圖高清版 11. 全國各省旅游景點地圖高清圖片
1. 全國各省旅游景點地圖高清
一.首先,你要記住我國的34個省級行政單位,“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云貴福吉安;四西雙寧青陜甘,重海內(nèi)臺上北天;港澳特別行政區(qū),一國兩制已實現(xiàn)”。
二.其次,先分大區(qū),記住大區(qū),然后再記住各個省份的位置
記住我國有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華中和華南合稱)、西南、西北6個大地區(qū)。
三.分地區(qū)記住區(qū)內(nèi)各省
1.東北3省。配合文化常識,如東三省,就是遼吉黑,遼寧、吉林和黑龍江3?。?/p>
2.華東6省1市。
(1)江浙滬,江蘇、浙江、上海3個省份和直轄市都挨著。
(2)然后以江浙滬為中心,北面是山東省,西面是安徽省、西南是江西省,南面是福建省,還有臺灣省;
3.中南地區(qū)
(1)先記住湖廣,就是兩湖、兩廣。先記住廣東的位置,以廣東為中心來記憶,然后廣東西部就是廣西,廣東北部就是湖南,湖南北部就是湖北,湖北的北部就是河南;
(2)廣東南面,分別是香港、澳門,還有海南??;
4.西南地區(qū)
(1)先記住四川?。?/p>
(2)然后以四川省為中心,東部是重慶市,東南是貴州省,南部是云南省,西部是西藏自治區(qū);
5.西北地區(qū)
(1)先記住甘肅??;
(2)以甘肅為中心,東面是陜西,西面是青海省,北面是寧夏,西北是新疆;
6.華北地區(qū)
(1)先記住北京市
(2)北京東南是天津,其他都是河北,河北西部是山西,河北北面是內(nèi)蒙;
2. 全國旅游景區(qū)地圖
高德地圖怎樣關閉導旅游景點具體方法。
1首先打開手機高德地圖軟件,點擊打開下方“我的”按鈕
2選擇界面右上角的設置圖標,點擊打開
3選擇導航設置選項,點擊打開
4滑動手機屏幕到最下方,選擇景區(qū)播報選項,點擊關閉后面的開關,這樣導航時就不會有景區(qū)介紹了。
5到此,關閉高德地圖導航時的景區(qū)介紹已經(jīng)完成了。
3. 全國各地旅游景點地圖
承德是最早國家公布的歷史十大名城之一,旅游資源豐富。從市區(qū)國內(nèi)最大的,保留最完整的皇家園林避暑山莊向外,有各種寺廟群,公交可達。再向外有豐寧,圍場的壩上草原,騎馬,吃烤全羊,欣賞壩上草原美景。興隆有霧靈山美景,體驗河水漂流,自然美景等等??傊械率械穆糜钨Y源非常豐富。
4. 全國各地景點地圖
進入高德后下面有個路線按鈕,進入后先選擇你要使用的交通方式,下面默認的是我的位置,點它編輯成上海長途客運北站,終點輸入世博園中國館,然后搜索就可以了高德地圖怎么查詢兩地之間的路線
5. 中國旅游景點地圖全圖各省各市
山東――老鷹 青海――玉兔 云南――孔雀、蝴蝶 臺灣――香蕉(茄子) 海南――菠蘿 廣西――虎頭 新疆――牛頭 四川――耗牛 河南――弓箭 黑龍江――天鵝 江西 男生頭像 第n次親密接觸 湖南 女生頭像 北京 天津 大手里的兩個保齡球 河北 拳頭 遼寧 指甲刀 剪指甲不小心剪到肉了 山東 海龜 正在下蛋 河南 大熊貓 坐在地上吃竹子 江蘇 安徽 上海 天王蓋地虎 福建 剁刀 臺灣 蘿卜 四川 倒三角(一說內(nèi)褲) 貴州 玉佩 云南 孔雀開屏 新疆 西藏 青海 只生一個好,青海是個大寶貝 甘肅 寧夏 甘肅兩頭大 寧夏象十字架(寶塔)把甘肅看作妖怪 寶塔鎮(zhèn)河妖 黑龍江 挖土機 吉林 海獅 湖北 青蛙(頭向西) 山西 蛹 陜西 跪俑 內(nèi)蒙古 蜥蜴 浙江 企鵝 廣東 廣西 海南 帶球突破 情急之下飛鏟 球落大海 內(nèi)蒙古――大鵬(雄鷹) 西藏、江西――靴子 遼寧――月亮、鉤子 山西――平行四邊形
6. 中國各省旅游地圖景點
1.九寨溝
九寨溝是一個集合了神秘、浪漫的地方,也是國內(nèi)一生必去的10個地方,這里的湖水晶瑩平靜,五花海讓人無不驚嘆,還有參天的古樹和野生動物,走在九寨溝中就仿佛步入了人間仙境。
門票:旺季(04月01日~11月15日):220.00元 淡季(11月16日~03月31日):80.00元
開放時間:旺季(04月01日~11月15日):06:30~18:00 淡季(11月16日~03月31日):06:30~17:00
地址: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
2.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的天空號稱是全國最美的天空之一,這里的空氣十分清新,被稱為離天堂最近的地方。濃郁的藏族民族特色也是香格里拉很吸引人的一點,廣闊的草坪,神圣的雪山,幽深的峽谷,寧靜的湖泊可以讓你看到世界之大,忘卻一切煩惱。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全天
地址:云南省西北部,鄰接四川省
3.桂林漓江
桂林漓江風景區(qū)中有著“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精華,漓江本身仿佛一條青色的緞帶蜿蜒在山谷之中,坐船游江是最好的感受漓江美的方法,你可以看到兩側奇峰倒影,層巒疊嶂,,被人們稱作“百里畫廊”。
門票:旺季(4月~11月):210.00元 淡季(12月~3月):190.00元
開放時間:旺季(4月~11月):08:40~22:40 淡季(12月~3月):08:40~21:40
地址:桂林市東北興安縣貓兒山
4.烏鎮(zhèn)
烏鎮(zhèn)有“魚米之鄉(xiāng)”之稱,是國內(nèi)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小鎮(zhèn),鎮(zhèn)中保存著原有的晚清和民國時期水鄉(xiāng)古鎮(zhèn)的格局和風貌,很適合坐著烏篷船穿行在各種的古樸建筑之中,感受難得的閑適。
門票:東柵:100.00元 西柵:120.00元 聯(lián)票(含東柵、西柵):150.00元
開放時間:夏季(5月1日-10月8日) 東柵:7:20-18:00;西柵:9:00-22:30 冬季(10月9日-4月30日) 東柵:7:20-17:30;西柵:9:00-22:00
地址:浙江省嘉興桐鄉(xiāng)石佛南路18號
5.北京故宮
故宮是每個中國人一生必去的地方之一,這里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筑的精華所在,曾是明清兩代皇帝的皇家宮殿,所以它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權利,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了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一,景區(qū)內(nèi)部建筑保存完好,在故宮中游覽你可以完全感受到當時宮廷的肅穆莊嚴和繁盛。
門票:旺季(4月1日~10月31日):60.00元 淡季(11月1日~3月31日)
開放時間:1.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08:30~17:00 停止售票時間:16:00 停止入場時間:16:10 2. 淡季(11月1日~3月31日):08:30~16:30 停止售票時間:15:30 停止入場時間:15:40 Tips:除法定節(jié)假日和暑期(7月1日~8月31日)外,故宮博物院全年實行周一下午閉館的措施。每周一開館時間為08:30~12:00,停止售票時間為11:00,停止檢票時間為11:10,閉館時間為12:00。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qū)景山前街4號
6.西湖
西湖是中國的一個很有代表性的景點,因為很多古時留下的詩篇和民間故事而被每個中國人熟知,它被大眾為“人間天堂”,無數(shù)文人墨客為此陶醉,留下眾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門票:無
開放時間:全天
地址:浙省杭州市西湖區(qū)西湖風景區(qū)
7. 秦始皇兵馬俑
秦始皇兵馬俑被稱為世界第一大奇跡,規(guī)模巨大,氣質(zhì)恢宏,備受中外游客的關注,到這里游玩的時候可以找一個講解員,一邊游覽一邊了解歷史背景和背后的故事能給人留下更深的記憶。
門票:旺季(3月1日~11月31日):150.00元 淡季(12月1日~2月28日):120.00元
開放時間:3月16日~11月14日: 8:30~17:30 11月15日~3月15日: 8:30 ~17:00
地址:西安市臨潼區(qū)臨藍路
8.呼倫貝爾大草原
呼倫貝爾大草原一直都是中外聞名的旅游勝地,這里的環(huán)境生態(tài)保存完好,被稱為“牧草王國”,草原干凈純粹、一望無際,大片的綠色凈土使到此游玩的游客心曠神怡,感受天之大,世界十大,可以使人忘卻自己的煩惱。
門票:20.00元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地址:內(nèi)蒙古呼倫巴爾市陳巴爾虎旗
9.天安門
天安門的獨特歷史意義使它成為了每個中國人一生中必去的地方,這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具有重大的政治、歷史意義,整個天安門城樓氣勢宏偉,毛主席像英偉萬分,登上天安門城樓,你可以感受到我國的強大莊嚴。
門票:免費 登天安門城樓:15.00元
開放時間:08:30~16:30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qū)天安門廣場北側
10.八達嶺長城
長城一直是中國旅游中占比很大的一部分,而八達嶺長城是長城最具代表性的一段,目前也保存完好,長城整體雄偉壯觀,氣勢巍峨,配合著周圍的青山綠草時刻不在展現(xiàn)集宏偉于秀麗于一身的景象。
門票:旺季(4~10月):45.00元 淡季(11~3月):40.00元
開放時間:旺季(4~10月):06:30~19:00 淡季(11~3月):07:00~18:00
地址:北京市延慶縣軍都山關溝古道北口
7. 中國各省必游景點地圖庫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位于中國西北邊陲,首府烏魯木齊,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qū),新疆在歷史上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現(xiàn)在是第二座“亞歐大陸橋”的必經(jīng)之地,北部阿爾泰山,南部為昆侖山系,天山橫亙于新疆中部,把新疆分為南北兩半。遼闊的地域,適宜的氣候,復雜多樣的地貌和土壤,讓新疆格外風光旖旎。在群山峻嶺、綠洲戈壁之間,有著數(shù)不盡的“糧倉”、“肉庫”、“油盆”、“煤?!?。足以滿足游客的口腹之欲。此外,新疆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qū),共有47個民族成份,多民族特性讓新疆成為多宗教地區(qū)。伊斯蘭教、佛教、喇嘛教(藏傳佛教)、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和薩滿教等宗教讓新疆添增不少神秘。
02
那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5A級旅游景區(qū)有哪些呢?據(jù)悉,截止2016年8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5a級景區(qū)一共有9家,詳細景區(qū)有:
1、烏魯木齊天山天池風景名勝區(qū)
2、吐魯番葡萄溝風景區(qū)
3、阿勒泰地區(qū)喀納斯景區(qū)
4、伊犁地區(qū)那拉提旅游風景區(qū)
5、富蘊縣可可托海景區(qū)
6、喀什地區(qū)澤普金湖楊景區(qū)
7、新疆烏魯木齊市天山大峽谷景區(qū)
8、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縣博斯騰湖景區(qū)
9、新疆喀什噶爾古城景區(qū)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通稱內(nèi)蒙古,簡稱“蒙”。首府呼和浩特市。內(nèi)蒙古橫跨中國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地區(qū),接鄰八個省區(qū),是中國鄰省較多的省級行政區(qū)之一。內(nèi)蒙古大草原的自然區(qū)域也并非僅限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內(nèi)。從自然區(qū)域來看,內(nèi)蒙古大草原在中國北方的延伸很廣,就如同蒙古族的分布一樣。
五大自治區(qū)有哪些
02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廣西,簡稱“桂”。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首府南寧市。得名于古地名“廣信”,兩廣以廣信為分界,廣信之西謂廣西。與廣東、湖南、貴州、云南相鄰,并與海南隔海相望。
五大自治區(qū)有哪些
03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寧夏全稱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簡稱寧,是我國五大自治區(qū)之一。寧夏自治區(qū)首府銀川。處在中國西部的黃河上游地區(qū)。寧夏東鄰陜西省,西部、北部接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南部與甘肅省相連。自古以來就是內(nèi)接? ?原,西通西域,北連大漠,各民族南來北往頻繁的地區(qū)。
五大自治區(qū)有哪些
04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簡稱新。位于中國西北部。東部、南部與甘肅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區(qū)相鄰,西南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國接壤。
五大自治區(qū)有哪些
05
西藏自治區(qū):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全區(qū)面積120.223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面積的八分之一,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qū)中僅次于新疆。
8. 全國各省旅游景點地圖大全
全國各省市5A級景區(qū)數(shù)量排名,前十名的依次為:
第一名:江蘇(25個)
第二名:浙江(19個)
第三名:新疆(16個)
第四名:廣東(15個)
第五名:四川(15個)
第六名:河南(14個)
第七名:江西(13個)
第八名:山東(13個)
第九名:湖北(13個)
第十名:安徽(12個)
我國的旅游景區(qū)按照質(zhì)量等級劃分為5個級別,從高到低依次為:AAAAA,AAAA,AAA,AA,A級。評選標準參考是由國家旅游局提出的《旅游景區(qū)質(zhì)量等級管理辦法》,頒發(fā)“國家A級旅游景區(qū)”標志牌,是一項衡量景區(qū)質(zhì)量的重要標志。
截至2021年上半年,文化和旅游部總計確定了306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9. 全國旅游景點地圖高清 全圖
中國的旅游區(qū)劃處于探索階段,一些學者主張將全國分成3個地域?qū)哟危孩俾糜蔚貛Вɑ虼髤^(qū)),為跨越省、市、自治區(qū)的一級旅游地域組織,以資源特征的相似性和宏觀地理基礎的一致性為原則,全國擬分為9個旅游帶;②旅游省(或副區(qū)),大多以行政區(qū)的完整性為劃分原則;③旅游地區(qū)(或小區(qū)),一般根據(jù)旅游資源地域類型的相似性劃分。
旅游區(qū)的內(nèi)部相似性和區(qū)間差異性是相對的,每一級區(qū)劃單位既有內(nèi)部特征的一致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差異性,區(qū)劃等級越高,相似性越小,差異性越大。
旅游區(qū)包含有若干共同特征的旅游景點與旅游接待設施組成的地域綜合體,不僅包括旅游資源,也含有旅游者實現(xiàn)旅游目的而不可缺少的各種基礎設施。
旅游區(qū)具有地域性、層次性、系統(tǒng)性和優(yōu)化性等主要特征。
10. 全國各省旅游景點地圖高清版
23個省分別為:河北省、山西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海南省、四川省、貴州省、云南省、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臺灣省。
河南省
鄭州市 洛陽市 焦作市 商丘市 信陽市 周口市 鶴壁市 安陽市 濮陽市 駐馬店市
南陽市 開封市 漯河市 許昌市 新鄉(xiāng)市 濟源市 靈寶市 偃師市 鄧州市 登封市 三門峽市
新鄭市 禹州市 鞏義市 永城市 長葛市 義馬市 林州市 項城市 汝州市 滎陽市
平頂山市 衛(wèi)輝市 輝縣市 舞鋼市 新密市 孟州市 沁陽市 郟縣
安徽省
合肥市 亳州市 蕪湖市 馬鞍山市 池州市 黃山市 滁州市 安慶市
淮南市 淮北市 蚌埠市 宿州市 宣城市 六安市 阜陽市
銅陵市 明光市 天長市 寧國市 界首市 桐城市 潛山市
福建省
福州市 廈門市 泉州市 漳州市 南平市 三明市 龍巖市 莆田市寧德市
龍海市 建甌市 武夷山市 長樂市 福清市 晉江市 南安市 福安市 邵武市 石獅市 福鼎市 建陽市 漳平市 永安市
甘肅省
蘭州市 白銀市 武威市 金昌市 平?jīng)鍪?張掖市 嘉峪關市 酒泉市
慶陽市 定西市 隴南市 天水? ? 玉門市 臨夏市 合作市 敦煌市 甘南州
貴州省
貴陽市 安順市 遵義市 六盤水市 興義市 都勻市 凱里市 畢節(jié)市 清鎮(zhèn)市
銅仁市 赤水市 仁懷市 福泉市
海南省
??谑?三亞市 萬寧市 文昌市 儋州市 瓊海市 東方市 五指山市
河北省
石家莊市 保定市 唐山市 邯鄲市邢臺市 滄州市 衡水市 廊坊市 承德市 遷安市
鹿泉市 秦皇島市 南宮市 任丘市 葉城市 辛集市 涿州市 定州市 晉州市 霸州市
黃驊市 遵化市 張家口市 沙河市 三河市 冀州市 武安市 河間市深州市 新樂市
泊頭市 安國市 雙灤區(qū) 高碑店市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伊春市 牡丹江市 大慶市 雞西市 鶴崗市 綏化市 齊齊哈爾市
黑河市 富錦市 虎林市 密山市 佳木斯市 雙鴨山市 海林市 鐵力市 北安市
五大連池市 阿城市 尚志市 五常市 安達市 七臺河市 綏芬河市 雙城市
海倫市 寧安市 訥河市 穆棱市 同江市 肇東市
湖北省
武漢市 荊門市 咸寧市 襄陽市 荊州市 黃石市 宜昌市 隨州市
鄂州市 孝感市 黃岡市 十堰市 棗陽市 老河口市 恩施市 仙桃市
天門市 鐘祥市 潛江市 麻城市 洪湖市 漢川市 赤壁市 松滋市
丹江口市 武穴市 廣水市 石首市大冶市 枝江市 應城市 宜城市
當陽市 安陸市 宜都市 利川市
湖南省
長沙市 郴州市 益陽市 婁底市 株洲市 衡陽市 湘潭市
岳陽市 常德市 邵陽市 永州市 張家界市 懷化市 瀏陽市
醴陵市 湘鄉(xiāng)市 耒陽市 沅江市 漣源市 常寧市 吉首市
津市市 冷水江市 臨湘市 汨羅市 武岡市 韶山市 湘西州
吉林省
長春市 吉林市 通化市 白城市 四平市 遼源市 松原市 白山市
集安市 梅河口市 雙遼市 延吉市 九臺市 樺甸市 榆樹市 蛟河市
磐石市 大安市 德惠市 洮南市 龍井市 琿春市 公主嶺市 圖們市
舒蘭市 和龍市 臨江市 敦化市
江蘇省
南京市 無錫市 常州市 揚州市 徐州市 蘇州市 連云港市 鹽城市
淮安市 宿遷市 鎮(zhèn)江市 南通市 泰州市 興化市 東臺市 常熟市
江陰市 張家港市 通州市 宜興市 邳州市 海門市 溧陽市 泰興市
如皋市 昆山市 啟東市 江都市 丹陽市 吳江市 靖江市 揚中市
新沂市 儀征市 太倉市 姜堰市 高郵市 金壇市 句容市 灌南縣 海安市
江西省
南昌市 贛州市 上饒市 宜春市 景德鎮(zhèn)市 新余市 九江市 萍鄉(xiāng)市
撫州市 鷹潭市 吉安市 豐城市 樟樹市 德興市 瑞金市 井岡山市
高安市 樂平市 南康市 貴溪市 瑞昌市 東鄉(xiāng)縣 廣豐縣 信州區(qū) 三清山
遼寧省
沈陽市 葫蘆島市 大連市 盤錦市 鞍山市 鐵嶺市 本溪市 丹東市
撫順市 錦州市 遼陽市 阜新市 調(diào)兵山市 朝陽市 海城市 北票市
蓋州市 鳳城市 莊河市 凌源市 開原市 興城市 新民市 大石橋市
東港市 北寧市 瓦房店市 普蘭店市 凌海市 燈塔市 營口市
青海省
西寧市 格爾木市 德令哈市
山東省
濟南市 青島市 威海市 濰坊市 菏澤市 濟寧市 東營市煙臺市
淄博市 棗莊市 泰安市 臨沂市 日照市 德州市 聊城市 濱州市
樂陵市 兗州市 諸城市 鄒城市 滕州市 肥城市 新泰市 膠州市
膠南市 龍口市 平度市 萊西市
山西省
太原市 大同市 陽泉市 長治市 臨汾市 晉中市 運城市 忻州市
朔州市 呂梁市 古交市 高平市 永濟市 孝義市 侯馬市 霍州市
介休市 河津市 汾陽市 原平市 晉城市 潞城市
陜西省
西安市 咸陽市 榆林市 寶雞市 銅川市 渭南市 漢中市 安康市
商洛市 延安市 韓城市 興平市 華陰市
四川省
成都市 廣? ??市 德陽市 樂山市 巴中市 內(nèi)江市 宜賓市 南充市
都江堰市 自貢市 瀘州市 廣元市達州市 資陽市 綿陽市 眉山市
遂寧市 雅安市 閬中市 攀枝花市 廣漢市 綿竹市 萬源市 華鎣市
江油市 西昌市 彭州市 簡陽市 崇州市 什邡市 峨眉山市 邛崍市 雙流縣
云南省
昆明市 玉溪市 大理市 曲靖市 昭通市 保山市 麗江市 臨滄市 楚雄市
開遠市 個舊市 景洪市 安寧市 宣威市 文山市 普洱市
浙江省
杭州市 寧波市 紹興市 溫州市 臺州市 湖州市 嘉興市 金華市 舟山市
衢州市 麗水市 余姚市 樂清市 臨海市 溫嶺市 永康市 瑞安市 慈溪市
義烏市 上虞市 諸暨市 海寧市 桐鄉(xiāng)市 蘭溪市 龍泉市 建德市 富德市
富陽市 平湖市 東陽市 嵊州市 奉化市 臨安市 江山市
臺灣省
臺北市 臺南市 臺中市 高雄市 桃源市
廣東省
廣州市 深圳市 珠海市 汕頭市 佛山市 韶關市 湛江市 肇慶市 江門市 茂名市 惠州市 梅州市 汕尾市 河源市 陽江市 清遠市 東莞市 中山市 潮州市 揭陽市 云浮市
11. 全國各省旅游景點地圖高清圖片
省份簡稱,指中國一級行政區(qū)(省級行政區(qū))的簡稱。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為止,劃分為23個省、5個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qū),共計34個一級行政區(qū),之后數(shù)量一直穩(wěn)定不變。
簡稱表
1999年以后
北京市 京 北京
天津市 津 天津
河北省 冀 石家莊
山西省 晉 太原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內(nèi)蒙古 呼和浩特
遼寧省 遼 沈陽
吉林省 吉 長春
黑龍江省 黑 哈爾濱
上海市 滬 上海
江蘇省 蘇 南京
浙江省 浙 杭州
安徽省 皖 合肥
福建省 閩 福州
江西省 贛 南昌
山東省 魯 濟南
河南省 豫 鄭州
湖北省 鄂 武漢
湖南省 湘 長沙
廣東省 粵 廣州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桂 南寧
海南省 瓊 海口
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
貴州省 貴或黔 貴陽
云南省 云或滇 昆明
重慶市 渝 重慶
西藏自治區(qū) 藏 拉薩
陜西省 陜或秦 西安
甘肅省 甘或隴 蘭州
青海省 青 西寧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 寧 銀川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新 烏魯木齊
香港特別行政區(qū) 港 香港
澳門特別行政區(qū) 澳 澳門
臺灣省 臺 臺北
①當省份有兩個或多個簡稱時,車牌簡稱取與省份全稱有同字的。如:四川簡稱“川”或“蜀”,車牌簡稱取“川”字。
②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簡稱為“內(nèi)蒙古”,不簡稱“蒙”,但在車牌號中,只能使用一個字,所以用“蒙”字代替。
③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澳門特別行政區(qū)進入內(nèi)地車牌代碼分別為“粵Z 港”“粵Z 澳”
1949年至195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劃分為六個大區(qū) 。
1954年以后撤銷大區(qū),大區(qū)實際上屬于軍事政區(qū)為主。1949年六個大區(qū)下轄50個“省級行政區(qū)”,即30個省、1個自治區(qū)(內(nèi)蒙古)、12個直轄市(南京、重慶、上海、北京、天津、武漢(后改名為漢口)、廣州、西安、青島等)、5個行署區(qū)、1個地方(西藏)、1個地區(qū)(昌都地區(qū))。
1953年分六個大區(qū)和西藏、內(nèi)蒙古,共計30個省、1個自治區(qū)、14個直轄市、1個地方、1個地區(qū)。
1954年調(diào)整為31個省級行政區(qū)即25省、1個自治區(qū)(內(nèi)蒙古)、3個直轄市(北京、上海、天津)、1個地方(西藏)、1個地區(qū)(昌都地區(qū))。
1965年全國調(diào)整為29個省級行政區(qū),即22個省、5個自治區(qū)、2個直轄市。
1967年天津自河北省分立,恢復成立天津市(直轄市)。
1988年撤銷海南行政區(qū) ,設立海南省。 1997年重慶從四川省分立,成立重慶市(直轄市)。
1997年,香港脫離英國殖民統(tǒng)治,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
1999年,澳門脫離葡萄牙殖民統(tǒng)治,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成立澳門特別行政區(qū)。
簡稱來源
北京市
簡稱:京
由來:以省、市、區(qū)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北京有據(jù)可查的第一個名稱為“薊”,是春秋戰(zhàn)國時燕國的都城。遼金是將北京作為陪都,稱為燕京。金滅遼后,遷都于此,稱中都。元代改稱大都。明成祖朱棣從南京遷都于此,改稱“北京”。中華民國時期稱為北平,后復稱北京。1949年設為直轄市。 取全稱中的“京”字作為簡稱。
天津市
簡稱:津
由來:以省、市、區(qū)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唐宋以前,天津稱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稱“直沽寨”。元代設津海鎮(zhèn),這是天津建城的開始。明永樂2年(1404年)筑城設衛(wèi),始稱天津衛(wèi),取“天子經(jīng)過的渡口”之意。1949年設為直轄市,1965年與河北省合并,1967年,天津恢復設為直轄市。 取全稱中的“津”字作為簡稱。
上海市
簡稱:滬 其他簡稱:申
由來:以境內(nèi)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上海之稱始于宋代,當時上海已成為我國的一個新興貿(mào)易港口,那時的上海地區(qū)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條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設有上海鎮(zhèn)。1292年,上海改鎮(zhèn)為縣。這是上海這一名稱的由來。1949年,上海設為直轄市。 古時,上海地區(qū)的漁民發(fā)明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扈”,當時還沒有上海這一地名,因此,這一帶被稱為“滬瀆”,故上海簡稱“滬”。春秋戰(zhàn)國時上海是楚春申君黃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別稱“申”。
江蘇省
簡稱:蘇 省會:南京
由來:以省、市、區(qū)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有江蘇,以江寧、蘇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東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兩浙西路和淮南東路;元屬江東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東江北道;后分設江蘇省,為江蘇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初分設蘇北行署和蘇南行署,后合并恢復江蘇省,省名至今未變。
浙江省
簡稱:浙 省會:杭州
由來:以境內(nèi)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浙江,以浙江(又稱錢塘江)得名。唐屬江南東道,設浙東觀察使和浙西觀察使;宋置兩浙路,南宋又分兩浙東路和兩浙西路,簡稱浙東路和浙西路;元設浙東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設浙江省,為浙江得名的開始,后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變。
安徽省
簡稱:皖 省會:合肥
由來:以境內(nèi)山名是皖,以安慶、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和淮南西路;元屬江東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內(nèi)各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為直隸,后改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后分設安徽省,為安徽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初分設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后合并恢復安徽省,省名至今未變。
福建省
簡稱:閩 省會:福州
由來:以境內(nèi)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江南東道,后設福建觀察使,為福建得名的開始;宋置福建路;元設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后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變。境內(nèi)有江叫閩江,以閩江為母親河,所以簡稱“閩”。
江西省
簡稱:贛 省會:南昌
由來:以境內(nèi)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江西,以江南的西部得名。唐屬江南西道,后設江西觀察使,為江西得名的開始;宋置江南西路,簡稱江西路;元? ?江西行省及江西湖東道;明置江西省,后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改江西省,省名至今未變。因境內(nèi)有貫穿省內(nèi)南北的河流叫贛江,以贛江為母親河,故簡稱“贛”。
湖南省
簡稱:湘 省會:長沙
由來:以境內(nèi)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屬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后設湖南觀察使,為湖南得名的開始;宋稱湖南路;元設嶺北湖南道;明屬湖廣省,后改省為湖廣布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因境內(nèi)有貫穿省內(nèi)南北的河流叫湘江,以湘江為母親河,故簡稱“湘”。
山東省
簡稱:魯 省會:濟南
由來:以境內(nèi)部分地區(qū)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山東,以在太行山之東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南道;宋設京東路,后分京東東、西路;金更名山東東、西路,為山東得名的開始;元設山東東西道;明置山東省,后改山東布政使司;清改山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河南省
簡稱:豫 省會:鄭州
由來:以境內(nèi)部分地區(qū)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河南,以在黃河之南而得名。西漢即有河南郡,為河南得名的開始?!霸ァ笔呛幽系暮喎Q。出自《周禮·職方》:“河南曰豫州,豫州在九州之中,言常安逸。又云:稟中和之氣,性理安舒,故云豫也”。唐大部分屬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設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設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簡稱:內(nèi)蒙古 首府:呼和浩特
由來:以區(qū)名的前三字為簡稱的有內(nèi)蒙古,以漠南蒙古得名。唐為突厥地;宋時出現(xiàn)蒙古部落;后建元朝,其地直屬中書省及嶺北行??;明分達靼韃及瓦剌;清統(tǒng)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內(nèi)地稱內(nèi)蒙古,漠北蒙古居邊外稱外蒙古,并屬理藩院。民國初分屬熱河、察哈爾、綏遠等特別區(qū),后均改省;建國前中共以今內(nèi)蒙古東部設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區(qū)名至今未變。
湖北省
簡稱:鄂 湖北 省會:武漢
由來以境內(nèi)部分地區(qū)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戰(zhàn)國楚國在此建都,唐屬江南東道、淮南道和山南東道;宋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為湖北得名的開始;元設江南湖北道;明屬湖廣省,后改為省為湖廣布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變。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
簡稱:寧 首府:銀川
由來:以西夏安寧得名。唐屬關內(nèi)道;宋時屬西夏;元滅西夏后以舊地設西夏行省,不久改寧夏行省,治所為寧夏路,為寧夏得名的開始,后改行省為甘肅行省,遷甘州路。明屬陜西省,改寧夏路為寧夏衛(wèi);清改寧夏府,屬甘肅省,并設寧夏將軍;民國初設甘邊寧夏護軍使,后置寧夏??;建國后撤消并入甘肅省,后設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區(qū)名至今未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簡稱:新 首府:烏魯木齊
由來:新疆,意為“故土新歸”。唐宋為西域;元明為察哈臺汗國和窩闊臺汗國地;清統(tǒng)一其地,其北部稱回部、南部稱準部,合稱回疆,設伊犁將軍,又以其為新辟疆土而稱新疆(其時貴州新辟疆土亦稱新疆);清末設新疆省,是為新疆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后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區(qū)名至今未變。
廣東省
簡稱:粵 省會:廣州
由來:以境內(nèi)部分地區(qū)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廣東,以廣南東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以舊廣州轄地置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為廣東得名的開始;元設海北廣東道;明置廣東省,后改廣東布政使司;清改廣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 p>西藏自治區(qū)簡稱:藏 首府:拉薩
由來:以省、市、區(qū)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西藏,以清正式定名得名。唐宋為吐蕃;元屬宣政院;明稱烏思藏,設都司等;清初稱衛(wèi)藏,衛(wèi)即前藏,藏即后藏;后正式定名為西藏,為西藏得名的開始;清設西藏辦事大臣;民國初西藏地方;建國后仍之,后改西藏自治區(qū),區(qū)名至今未變。
海南省
簡稱:瓊 海南 省會:???
由來:海南,以海南島得名。唐屬嶺南道;宋屬廣南西路;元設海南海北道,是為海南得名的開始;明屬廣東??;清仍之,正式稱瓊崖為海南島;民國仍之,后設海南特別行政區(qū),仍屬??;建國后設海南行政區(qū),仍屬省,1988設立海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簡稱:桂 首府:南寧
由來:以境內(nèi)部分地區(qū)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廣西,以廣南西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置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為廣西得名的開始;元設廣西兩江道;明置廣西省,后改廣西布政使司;清復設廣西??;民國仍之;建國后改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區(qū)名至今未變。
四川省
簡稱:川或蜀 省會:成都
由來:以境內(nèi)部分地區(qū)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以省、市、區(qū)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屬劍南道和山南東、山南西道;宋設川峽路(注:非川陜路),后分設西川路和峽西路,再分西川路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峽西路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稱四川,其間設四川制置使,為四川得名的開始,后改益州路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為利州東、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唤▏醴譃榇|、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復四川省,省名至今未變。
河北省
簡稱:冀 省會:石家莊
由來:以境內(nèi)部分地區(qū)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河北,以在黃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北道,為河北得名的開始。宋設河北路,后分河北東、西路;金分河北東路設大名府路;元設燕南趙北道;明設北平省,后廢省,所有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北直隸;清改直隸?。?929年民國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變。
貴州省
簡稱:貴或黔 省會:貴陽
由來:以境內(nèi)部分地區(qū)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以省、區(qū)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貴州,以貴山得名。唐為黔中道;宋屬夔州路;元屬湖廣行??;明置貴州土司,是為貴州得名的開始,后置貴州布政使司;清改貴州省,省名至今未變。
重慶市
簡稱:渝 其他別稱:巴
由來:重慶古稱“巴”,商周時期為巴國首都。秦時稱江州。隋稱渝州。北宋稱恭州。重慶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趙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將恭州升為重慶府,取“雙重喜慶”之意。 1949年設為直轄市,1954年并入四川省,1997年,重慶恢復設為直轄市。 隋時,嘉陵江稱渝水,重慶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慶簡稱“渝”。
山西省
簡稱:晉 省會:太原
由來:以境內(nèi)部分地區(qū)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屬河東道;宋設河東路;金分河東北、南路;元設山西河東道,為山西得名的開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云南省
簡稱:云或滇 省會:昆明
由來:以境內(nèi)部分地區(qū)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云南,以在云嶺之南得名。漢即設云南縣,為云南得名的開始。唐為六詔,后為南詔;宋為大理國;元置云南行省及? ?南諸路道;明置云南省,后改云南布政使司;清改云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遼寧省
簡稱:遼 省會:沈陽
由來:以省、區(qū)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遼寧,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唐屬河北道;遼置東京路;金仍之;元置遼陽行省;明為遼東都司;清設遼東將軍,后改奉天將軍,再改盛京將軍,清末改奉天??; 1929民國改遼寧省,為遼寧得名的開始;偽滿復改奉天省,1945收復后仍改遼寧?。唤▏醴诌|東省和遼西省,后合并恢復遼寧省,省名至今未變。
陜西省
簡稱:陜或秦 省會:西安
由來:以境內(nèi)部分地區(qū)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以省、區(qū)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陜西,以陜原之西得名。唐大部屬京畿道和關內(nèi)道;宋初設陜西路,為陜西得名的開始,后分設永興軍路,以軍事鄜延、邠寧、環(huán)慶、秦鳳、熙河五路設陜西五路經(jīng)略使;元設陜西行省和陜西漢中道;明置陜西省,后改陜西布政使司;清改陜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吉林省
簡稱:吉 省會:長春
由來:以省、區(qū)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吉林,以吉林烏拉前二字得名,滿語吉林烏拉意為沿江。唐屬東北民族地;遼屬東京路;金屬上京路;元屬遼陽行省;明屬奴兒干都司;清設吉林將軍,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變。
甘肅省
簡稱:甘或隴 省會:蘭州
由來:以境內(nèi)部分地區(qū)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以省、區(qū)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甘肅,以甘州、肅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關內(nèi)道和隴右道;宋時東部屬宋秦鳳路,西部屬西夏;金分秦鳳路為秦鳳、臨洮、慶原三路;元初以甘州置甘肅路(不久即改甘州路),為甘肅得名的開始,后改寧夏行省為甘肅行??;明為陜西行都司;清分陜西省恢復甘肅省,省名至今未變。
黑龍江省
簡稱:黑 黑龍江 省會:哈爾濱
由來:以省、區(qū)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黑龍江,以黑龍江而得名。清分吉林將軍置黑龍江將軍,清末改黑龍江省,省名至今未變。
青海省
簡稱:青 省會:西寧
由來:以省、區(qū)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青海,以青海湖得名。唐宋屬吐蕃;元其土地屬宣政院管轄;明屬朵甘都司等;清初為衛(wèi)藏地,后分設西寧辦事大臣,又稱青海辦事大臣,為青海得名的開始;民國初設青海辦事長官,后屬甘邊寧海鎮(zhèn)守使,之后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變。
臺灣省
簡稱:臺 臺灣省 省會:臺北
由來:以省、區(qū)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臺灣,以臺灣府得名。唐宋均為化外地;元在澎湖設巡檢司,兼管臺灣漁民;明為荷蘭所占,明末鄭成功收復,設東寧省及承天府;清鄭氏,設臺灣府及臺廈道,是為臺灣得名的開始,并正式稱臺灣島,后改臺廈道為臺灣道;清末設臺灣省,后為日占,仍稱臺灣;民國收復,恢復臺灣省,省名至今未變。
香港特別行政區(qū)
簡稱:港 香港
由來:宋代以前,香港是海上漁民捕魚歇息的地方。宋元以后,島上有個小村,叫“香港村“,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香港因此得名。1997年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取全稱中的“港”字作為簡稱。
澳門特別行政區(qū)
簡稱:澳
由來:澳門名字最早記錄于明朝史書,叫做“蠔鏡”(濠鏡),意為海灣如明鏡,盛產(chǎn)“蠔”。后又稱做“澳”,即船只停航寄泊的地方,故稱“蠔鏡澳”,因隸屬廣東香山,亦稱“香山澳”。“門”字的來歷有多種說法,一說是本地內(nèi)港的媽祖廟,隔海同灣仔的銀坑相望,形成的海峽象門;另一說是本地南面的氹仔、小橫 琴、路環(huán)、大橫琴四島離立對峙,海水貫流其中呈十字門狀;再一說是本地南臺山(媽閣廟山)和北臺山(蓮峰山)相封成門??傊?,既是澳,又是門,故曰澳門。1999年成立澳門特別行政區(qū)。
中華民國自1949年為止,劃分為35個省、2個地方、1個特別行政區(qū)。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其行政區(qū)劃作廢。
民國時期簡稱表
1949年之前
綏遠省 綏 歸綏(今呼和浩特)
熱河省 熱 承德
遼北省 洮 遼源(今雙遼)
安東省 安 通化
松江省 松 牡丹江
合江省 合 佳木斯
遼寧省 遼 沈陽
吉林省 吉 吉林
察哈爾省 察 張垣(今張家口)
河北省 冀 清苑(今保定)
山西省 晉 太原
黑龍江省 黑 齊齊哈爾
嫩江省 嫩 齊齊哈爾
興安省 興 海拉爾(今呼倫貝爾)
江蘇省 蘇 鎮(zhèn)江
安徽省 皖 安慶
浙江省 浙 杭州
福建省 閩 福州
江西省 贛 南昌
山東省 魯 濟南
河南省 豫 開封
湖北省 鄂 武昌
湖南省 湘 長沙
廣東省 粵 廣州
廣西省 桂 桂林
四川省 川 成都
貴州省 黔 貴陽
云南省 滇 昆明
西康省 康 康定
陜西省 陜 西安
甘肅省 隴 蘭州
青海省 青 西寧
寧夏省 寧 銀川
新疆省 新 迪化(今烏魯木齊)
臺灣省 臺 中興新村
海南特別行政區(qū) 瓊 ???
西藏地方 藏 拉薩
蒙古地方 蒙 庫倫(今烏蘭巴托)
中華民國初期,承襲清朝舊制,依當時順序排列,有直隸、奉天、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山西、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陜西、甘肅、新疆、四川、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等22省。北洋政府在22個省之外設了京兆、熱河、察哈爾、綏遠、川邊等幾個特別區(qū)域,西藏、外蒙古、青海3個地方,另保留阿爾泰、塔爾巴哈臺、伊犛3地區(qū)(后均并入新疆?。?。國民政府北伐后,改直隸、奉天2省為河北、遼寧,并京兆特別區(qū)入河北,將熱河、察哈爾、綏遠、川邊、寧夏、青海改建為6個省(川邊特別區(qū)改建西康?。傆?8個省,另外加上西藏、蒙古2個地方,以及分自俄、英收回的東省特別區(qū)、威海衛(wèi)行政區(qū),并先后設置南京、重慶、上海、北平、天津、武漢(后改名為漢口)、廣州、西安、青島等9個特別市(即直轄市)。1945年后,國民政府將東三省劃分成九省,增設遼北、安東、合江、松江、嫩江、興安等6省及沈陽、大連、哈爾濱等3個直轄市。抗戰(zhàn)勝利后,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和澎湖,臺灣成為35行省之一。并將海南島設立海南特別行政區(qū),作為建省之準備。 關于外蒙古問題。中華民國于1946年承認外蒙古獨立,因此《中華民國憲法》行憲時的固有領土并不包括外蒙古。
簡稱歌
遼吉黑蒙 冀晉陜寧
魯皖蘇浙 渝滬津京
豫鄂湘贛 臺閩滇瓊
川黔粵桂 甘新藏青
港澳回歸 舉國歡慶
中國省級行政區(qū)簡稱順口溜
京津滬渝直轄市,蒙寧新藏桂自治,
一國兩制臺港澳,東北三省黑吉遼,
冀晉魯歸華北.蘇浙皖贛在華東,
湘鄂豫歸華中,華南還有粵閩瓊,
川滇黔歸西南,西北還有陜甘青.
Hash:d9178f4b9ad55c288496683ddbdbd731cad84171
聲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