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久久免费高清热精品,福利视频午夜,福利免费观看,国产99久久九九精品免费,99久久五月开心网,黄色静品在线观看,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廣州番禺區(qū)革命景點 廣州番禺區(qū)革命景點圖片

導讀:廣州番禺區(qū)革命景點 廣州番禺區(qū)革命景點圖片 1. 廣州番禺區(qū)革命景點圖片 2. 廣州番禺區(qū)革命景點圖片大全 3. 番禺革命紀念地 4. 廣州番禺區(qū)革命景點圖片高清 5. 番禺革命歷史 6. 番禺革命參觀基地 7. 廣州番禺紅色革命教育基地 8. 番禺紅色革命景點 9. 番禺區(qū)革命故事

1. 廣州番禺區(qū)革命景點圖片

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館址原是番禺學宮,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是中國革命紀念性博物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毛澤東同志任所長,講授有關(guān)農(nóng)民運動的各種課程,為中國革命培養(yǎng)出了一批重要的骨干。1961年,國務(wù)院公布該舊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址:廣州市中山四路42號。

2. 廣州番禺區(qū)革命景點圖片大全

番禺區(qū)十大旅游景

1.廣州長隆旅游度假區(qū) AAAAA

廣州長隆集團是一家集旅游景點、酒店餐飲、娛樂休閑于一體的大型企業(yè)集團,旗下?lián)碛虚L隆歡樂世界、長隆國際大馬戲、長隆香江野生動物世界、長隆水上樂園、廣州鱷魚公園、長隆酒店、香江酒店、長隆高爾夫練習中心和香江酒家等9家子公司。是全國首批,廣州唯一,國家級AAAAA景……

2.番禺蓮花山 AAAA

蓮花山風景區(qū)位于番禺市的東郊,距離廣州市區(qū)20千米。蓮花山原名“石獅頭”,是古代石礦場,因采石后留下來的石頭似出水芙蓉(蓮花)狀而得名。遠自西漢時期,先民們在此大規(guī)模地開采石料,形成懸崖峭壁、奇巖異洞,如蓮花石、燕子巖、八仙巖、蓮花巖、觀音巖、飛鷹巖、南天門、……

3.廣東科學中心 AAAA

廣東科學中心位于廣州大學城小谷圍島的最西端,建設(shè)耗資19億元人民幣、歷時近5年建成。在2008年9月19日舉行亮燈儀式。在2008年9月26日下午的開館儀式,27日,中心正式對公眾開放。占地45萬平方米的廣東科學中心位于廣州大學城小谷圍島,它南、北臨江,西靠濱……

4.番禺寶墨園 AAAA

寶墨園位于番禺沙灣鎮(zhèn)紫坭村,建于清末,占地五畝,毀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一九九五年重建,歷時六載,擴至一百多畝,集清宮文化、嶺南古建筑、嶺南園林藝術(shù)、珠三角水鄉(xiāng)特色于一體,建筑、園林、山水、石橋等布局合理,和諧自然,構(gòu)成一幅幅美麗壯觀的景色。正門的白石仿古牌坊,……

5.嶺南印象園 AAAA

位于廣州大學城所在的小谷圍島,總占地面積達16.5公頃。這里四面環(huán)水,西臨洛溪島、北臨生物島、東臨長洲島、與會展中心所在的琶洲島隔江相望,交通便利。嶺南印象園依托天然的地域優(yōu)勢和原練溪村深厚的嶺南民風民俗文化,建立了一個融文化觀光、趣味游樂、特色餐飲、休閑購物……

6.沙灣古鎮(zhèn) AAAA

沙灣古鎮(zhèn)有著800多年歷史的嶺南文化古鎮(zhèn)沙灣,因位于古海灣半月形的沙灘之畔而得名。沙灣地處珠三角幾何中心,北與廣州番禺中心城區(qū)一河之隔,東望東莞深圳,南鄰中山珠海,西連順德南海,交通四通八達。據(jù)史書記載,這里原只是打魚人聚集的小漁村,至宋代,沙灣西北已成陸地,……

7.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

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隸屬全國首批國家級5A旅游景區(qū)長隆旅游度假區(qū),地處廣州番禺;公園以大規(guī)模野生動物種群放養(yǎng)和自駕車觀賞為特色,集動、植物的保護、研究、旅游觀賞、科普教育為一體,被譽為“中國最具國際水準的國家級野生動物園”,是全世界動物種群最多、最大的野生動物……

8.大夫山森林公園 AAA

大夫山森林公園位于市橋城區(qū)以西3公里,跨市橋、鐘村兩鎮(zhèn),西面毗鄰順德碧桂園,北面與祈福邨接壤。公園占地面積約8700畝,園內(nèi)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共有大小山頭九座,主峰大夫山海拔226.6米,在番禺區(qū)內(nèi)是高度僅次于南沙黃山魯?shù)牡诙剑挥卸鄠€水塘湖泊,水面面積1……

9.長隆飛鳥樂園

親密邂逅丹頂鶴、火烈鳥、黑天鵝等上萬只珍稀鳥類,欣賞大型飛鳥表演秀。長隆飛鳥樂園是長隆旅游精心打 造的又一大型主題公園,生活著丹頂鶴、火烈鳥、黑天鵝、冠鶴、白臉琵鷺等上萬只不同國家的珍稀鳥類。你可以在這里與它們親密互動,欣賞百鳥飛歌的精彩表演,小朋……

10.長隆歡樂世界

長隆歡樂世界位于5A級旅游景區(qū)長隆旅游度假區(qū)的中心位置,占地面積約2000畝,是長隆集團歷時2年,一期工程斥資超20億元人民幣,傾力打造的集乘騎游樂、特技劇場、巡游表演、生態(tài)休閑、特色餐飲、主題商店、綜合服務(wù)于一體的具國際先進技術(shù)和管理水平的超大型主題游樂園。……

3. 番禺革命紀念地

東莞歷史源遠流長。據(jù)歷史記載:新石器時代,其境內(nèi)東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公元前20世紀的夏代,東莞屬南交址。春秋戰(zhàn)國時,東莞屬"百粵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東莞屬南海郡番禺縣地。東漢順帝時,分番禺立增城,東莞屬增城。公元222-228年中,分增城立東官郡。進入晉代,廢東官郡,東莞分屬番禺、增城。

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東莞立縣,名為寶安。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改名為東莞。以東莞作縣名由此始,相傳因境內(nèi)盛產(chǎn)水草(莞草)位于廣州之東而得名。 150多年前,林則徐在東莞虎門銷煙??谷諔?zhàn)爭時期,這里是東江人民抗日根據(jù)地。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使東莞成為南粵歷史文化名城

4. 廣州番禺區(qū)革命景點圖片高清

番禺的寶墨園、百萬葵園、嶺南印象園,都是相當有嶺南特色,性價比比較高的旅游景點。還有長隆歡樂世界、香江野生動物世界。

廣州好玩地方推薦

云山疊翠

云山疊翠是指白云山風景區(qū)。白云山在廣州城北15公里,由30多座山峰組成,面積28平方公里。白云山是五嶺中之大庾嶺的余脈,屹立于珠江三角洲,素稱“嶺南第一名山”、“羊城第一秀”。最高峰摩星嶺,海拔382米,號稱“天南第一峰”。白云山擋住潮濕的海風,因而常有白云蓊郁而起,“白云山上白云飛,白云山下白云圍”,白云山因此而得名。

珠水夜韻

珠水夜韻是指珠江夜景。珠江,是流經(jīng)廣州的一條大江。廣義的珠江是指西江、北江和東江三條河流的總稱;狹義的珠江是指從廣州市區(qū)北面的名門(流溪河)到東面的黃埔港這一段流經(jīng)市區(qū)的河道,全長約70公里。珠江是廣州的母親河。自宋代至今歷代“羊城八景”都少不了珠江的景致。如“珠江秋色”、“鵝潭夜月”、“珠江晴瀾”、“珠水晴波”等。

越秀新暉

越秀新暉指越秀山或越秀公園。越秀山又稱粵秀山,為白云山之余脈,因有越王臺遺址而得名。面積92.8萬平方米,平均海拔約65米。越秀公園除越秀山外,還包括周圍6個小山崗及東秀湖、南秀湖、北秀湖,與山麓湖畔一些文體娛樂設(shè)施合為一體。越秀山歷來是廣州重要的游覽勝地,擁有五羊雕像和鎮(zhèn)海樓兩座廣州標志性建筑,更以湖光山色,鬧中取靜聞名。

越秀公園名勝古跡和自然景觀甚多。其中南部除鎮(zhèn)海樓和五羊雕像外,主要有明城墻、中山紀念碑、百步梯、古之楚庭石牌坊、海員亭、光復紀念亭、越秀山體育場、廣州美術(shù)館等。北部主要景點包括北秀湖、泳游場、西游記宮、金印游樂場、聽雨軒酒家、廣州電視塔等。

天河飄絹

天河飄絹是指中信廣場和車站瀑布這兩個景點。廣州新城市中軸線在哪里?是在從瘦狗嶺、火車東站、中信廣場、天河體育中心、珠江新城中央大道、海心沙島一直延伸到珠江南岸的赤崗。中軸線上最美的一處地方,無疑就是它的第二段火車東站綠化廣場之水景瀑布飛流直下以及瓊樓玉宇中信廣場。

中信廣場是廣州第一高樓,是廣州標志性建筑之一。廣場由一座高80層的主樓和左右兩座各高38層的副樓,以及高5層的中信購物城裙樓組成,占地2.3萬平方米。主樓高391米,比白云山主峰摩星嶺還高出20米,不愧是華南第一高樓,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大廈。中信廣場是廣州市民和游客心目中鳥瞰大都市廣州風光的最佳首選地點。

古祠留芳

“古祠留芳”是指陳家祠。陳家祠又名陳氏書院,位于中山七路。顧名思義,它是當時廣東省72縣陳姓的族祠和書院,該祠籌建于光緒十四年(1888年),落成于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

陳家祠具有極其濃郁的嶺南地方特色,尤其是它的“三雕”、“兩塑”是舉世無雙的藝術(shù)珍品,因而近年來到廣州的外國游客,參觀最多的一個景點就是陳家祠了。

五環(huán)晨曦

“五環(huán)晨曦”是指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位于天河區(qū)東圃鎮(zhèn)黃村,是廣東省政府為承辦第九屆全國運動會而興建的一座現(xiàn)代化體育場館。中心占地面積101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2.8萬平方米。設(shè)計上采用了飄帶造型的獨特設(shè)計,新穎、浪漫,形如飄帶。屋頂自由飄逸的“緞帶”造型又像中國巨龍翱翔半空,寓意著廣東在新世紀的騰飛。

黃花皓月

“黃花皓月”是指黃花崗公園或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黃花崗位于廣州先烈中路,是為紀念在1911年4月27日由孫中山領(lǐng)導的廣州起義中犧牲的革命烈士而建的。

黃花崗是中國革命史上一個重要紀念勝地,1961年被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以“黃花浩氣”被評為“羊城八景”之一。

5. 番禺革命歷史

朱執(zhí)信不是教育家,是中國近代資產(chǎn)階級革命民主派的革命家、思想家。

朱執(zhí)信(1885年10月12日—1920年9月21日),原名大符,字執(zhí)信,漢族,原籍浙江紹興府蕭山縣(今杭州市蕭山區(qū)),1885年10月12日生于廣東番禺(今廣州市越秀區(qū))。朱執(zhí)信生平著述甚多,以蟄伸、縣解、去非、前進等筆名撰寫大量政論文章。

6. 番禺革命參觀基地

梁啟超不是番禺的,是廣東新會人。

梁啟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lǐng)袖之一、近代文學革命運動的理論倡導者。

早年梁啟超學習經(jīng)史,擅長八股,12歲便考中秀才,17歲便中舉。在接觸到西方文化后,他對西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后梁啟超拜康有為為師,宣傳變法。光緒二十一年(1895),中日簽訂《馬關(guān)條約》群情激憤。梁啟超與康有為一起,聯(lián)合各省舉人發(fā)動“公車上書”運動,此后先后領(lǐng)導北京和上海的強學會,又為《時務(wù)報》主筆,發(fā)表《變法通議》宣傳變法。在戊戌維新變法期間,他多次上書光緒皇帝,得到光緒的贊賞。

變法失敗后,梁啟超與康有為流亡日本,創(chuàng)辦了《清議報》和《新民叢報》,繼續(xù)推動君主立憲,并于孫中山等革命派進行激烈的論戰(zhàn)。在清政府虛偽立憲后,對之徹底失望,從此轉(zhuǎn)向支持共和。辛亥革命之后,梁啟超進入袁世凱政府,為維護袁世凱統(tǒng)治而創(chuàng)建了進步黨。但隨著袁世凱稱帝,梁啟超開始了討袁活動。

袁世凱倒臺后,梁啟超支持軍閥段祺瑞,期間梁啟超激烈抨擊了張勛復辟。段祺瑞政府倒臺,梁啟超結(jié)束了自己的從政生涯。他開始游歷歐洲,見識到了西方文明中的種種弊端,回國后專攻中國文化的研究。

7. 廣州番禺紅色革命教育基地

門票:50元/人,景區(qū)游覽車10元/人/次,飛鷹巖隧道1元/人/次,登蓮花 塔2元/人/次

開放時間:

全天

簡介:

番禺蓮花山是廣東省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位于番禺市東部珠江口獅子河畔。

蓮花山由48座紅色砂巖低山組成,海拔最高為108米,占地2.54平方公里。其中有座麒麟峰,因峰頂上有一塊酷似蓮花的巖石,所以后人把這座山稱為蓮花山。

蓮花山在古時候是一個石礦場,經(jīng)幾百年的采礦,蓮花山上或懸崖峭壁,或奇巖異洞,或嵯峨幽邃,或雄偉挺拔,形成了天然與人工相結(jié)合的獨特景觀,堪稱嶺南一秀。

蓮花山原名“石獅頭”,由48座紅色砂巖低山組成,海拔最高為108米,因其破賦峰的峰頂上有一塊酷似蓮花的巖石而得名。蓮花山在古時是一個石礦場,經(jīng)幾百年的采礦,形成了天然與人工相結(jié)合的獨特景觀,堪稱嶺南一秀。此外,蓮花山還有建于明代(1612年)的古蓮花塔和建于清代(1664年)的蓮花古城等古跡。登上蓮花塔,還可遠望東面的獅子洋。

主要景點有:寬敞而酷似蓮花瓣的蓮花石;氣勢軒昂的燕子巖;洞內(nèi)怪石遍布的八仙巖;凌空壯觀、酷似人工石林的飛鷹巖以及落蓮洞天、三棕疊嶂、南天門、云梯、石廊、石峰、無底洞、白蓮池、觀音巖、神仙橋等。

山上有明萬歷四十年建造的被譽為省會華表的蓮花塔和清康熙三年建造的蓮花城等古跡。94年建成的望海觀音金像,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露天觀音像,是飲譽中外的藝術(shù)瑰寶。

蓮花城現(xiàn)已建成一座仿清兵營,游人在城頭可遠眺壯麗浩瀚的珠江景色。每年這里還舉辦桃花節(jié)、蓮花節(jié),以花節(jié)展覽盛會為特色,以觀光性、藝術(shù)性、知識性為手段吸引游客。蓮花山旅游區(qū)有環(huán)境優(yōu)雅、設(shè)備先進的度假賓館與舒適的餐廳、舞廳、燒烤場及購物街;還有水上樂園、文藝表演廳等大型游樂項目。

8. 番禺紅色革命景點

英東體育場一年365日全天均對外開放。

廣州番禺英東體育場于1986年11月動工,1988年3月竣工,占地面積3.8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3萬平方米。番禺英東體育場場中央是 一個面積105X68米綠茵的足球場,環(huán)繞足球場設(shè)有8條紅色塑料跑道800米的標準田徑場整座體育場呈現(xiàn)橢圓型,外墻為乳白色噴漆,場內(nèi)四周看臺呈現(xiàn)階 梯形。

1988年和1991年廣州番禺英東體育場還承辦“世界女足錦標賽”,還于2001年2月11日承辦了舉世矚目的“中美女足對抗賽”和全國第九屆運動會。

2001年新安裝的電子網(wǎng)絡(luò)系統(tǒng)可以讓全國觀眾在比賽結(jié)束后不到一分鐘就知道比賽結(jié)果。

9. 番禺區(qū)革命故事

中國歷史十大民族英雄第十位:“怒海英魂”鄧世昌

鄧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男,漢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廣東廣府人,籍貫廣東番禺縣龍導尾鄉(xiāng)(現(xiàn)為廣州市海珠區(qū)),清末北洋水師將領(lǐng),民族英雄。

鄧世昌是中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中的一個,是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他有強烈的愛國心,常對士兵們說::“人誰不死,但愿死得其所爾!”1894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時為致遠號巡洋艦管帶(即艦長)。1894年9月17日在黃海海戰(zhàn)中壯烈犧牲,謚壯節(jié)公,追封太子少保銜。光緒帝挽聯(lián)如此寫道: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為紀念鄧世昌的偉大犧牲,人們創(chuàng)作了《甲午風云》、《英雄鄧世昌》、《甲午大海戰(zhàn)》等多部文學、影視、戲曲作品,以歌頌其英雄壯舉,還有多處紀念館可供紀念、瞻仰、憑吊。

中國歷史十大民族英雄第九位:“壯志凌云”祖逖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陽遒縣(今保定市淶水縣)人,東晉軍事家。

祖逖出身于范陽祖氏,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馬掾、驃騎祭 酒、太子中舍人等職,后率親黨避亂于江淮,被授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他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響應(yīng),數(shù)年間收復黃河以南大片領(lǐng)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進封鎮(zhèn)西將軍。但因勢力強盛,受到東晉朝廷的忌憚。

太興四年(321年),朝廷命戴淵出鎮(zhèn)合肥,以牽制祖逖。祖逖目睹朝內(nèi)明爭暗斗,國事日非,憂憤而死,追贈車騎將軍,部眾被弟弟祖約接掌。北伐大業(yè)也因此而功敗垂成。

中國歷史十大民族英雄第八位:“赤膽傲骨”史可法

史可法(1601年2月4日—1645年5月20日),字憲之,號道鄰,漢族,明末抗清名將、民族英雄,祖籍河南鄭州市中牟縣后史莊,生于開封府祥符縣(今開封市祥符區(qū)雙龍巷)。

崇禎元年(1628年)進士,任西安府推官。后轉(zhuǎn)平各地叛亂。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擁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為帝,繼續(xù)與清軍作戰(zhàn)。官至督師、建極殿大學士、兵部尚書。

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大舉圍攻揚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當時正值夏天,尸體腐爛較快,史可法的遺骸無法辨認,其義子史德威與揚州民眾隨后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嶺。

史可法死后南明朝廷謚之為“忠靖”。清乾隆帝追謚為“忠正”。其后人收其著作,編為《史忠正公集》。

中國歷史十大民族英雄第七位:“鐵血將軍”張自忠

張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藎臣,后改藎忱,漢族,山東省臨清人,第五戰(zhàn)區(qū)右翼集團軍兼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中國國民黨上將銜陸軍中將,追授二級上將銜,著名抗日將領(lǐng)、民族英雄。

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參與臨沂保衛(wèi)戰(zhàn)、徐州會戰(zhàn)、武漢會戰(zhàn)、隨棗會戰(zhàn)與棗宜會戰(zhàn)等。1940年在襄陽與日軍戰(zhàn)斗中,不幸犧牲。

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認張自忠將軍為革命烈士,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2014年9月, 張自忠將軍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中國歷史十大民族英雄第六位:“大漠狂飆”霍去病

霍去?。ü?40年—公元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西漢中期名將、外戚、軍事家,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wèi)子夫外甥,名將、大司馬大將軍長平侯衛(wèi)青外甥,權(quán)臣、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霍光兄長。

善于騎射,勇猛果斷。十七歲,拜驃姚校尉,追隨大將軍衛(wèi)青,率領(lǐng)八百驍騎深入大漠,大破匈奴騎兵,拜驃騎將軍,封為冠軍侯。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戰(zhàn)。兩次參加河西之戰(zhàn)中,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漠北之戰(zhàn)后,封狼居胥,大捷而歸,拜大司馬,與大將軍衛(wèi)青同掌軍政。

元狩六年,因病去世,年僅二十四歲,被葬于茂陵。漢武帝很悲傷,調(diào)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給霍去病修的墳?zāi)雇庑蜗衿钸B山的樣子,把勇武與擴地兩個原則加以合并,追謚為景桓侯。

中國歷史十大民族英雄第五位:“將門虎子”戚繼光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謚武毅。漢族,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于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zhèn))。明朝抗倭名將,杰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戚繼光在東南沿??箵糍量苁嗄?,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后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nèi)犯十余年,保衛(wèi)了北部疆域的安全,? ?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fā)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還有《止止堂集》及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呈報朝廷的奏疏和修議。

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fā)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zhàn)船、戰(zhàn)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yōu)于敵人;他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臺,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中國歷史十大民族英雄第四位:“揚眉四海”鄭成功

鄭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儼、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

弘光時監(jiān)生,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稱“鄭賜姓”、“鄭國姓”、“國姓爺”,又因蒙永歷帝封延平王,稱“鄭延平”。

1645年(清順治二年,弘光元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鄭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成功率領(lǐng)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骨?,成為南明后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借海戰(zhàn)優(yōu)勢固守泉州府的海島廈門、金門。

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永歷十五年)率軍橫渡臺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員(今臺灣臺南市境內(nèi))的駐軍,收復臺灣,開啟鄭氏在臺灣的統(tǒng)治。

有《延平王集》行世。鄭成功死后,臺灣民間陸續(xù)建立廟宇祭祀,其中以臺南延平郡王祠最為重要。

中國歷史十大民族英雄第三位:“聲撼寰宇”林則徐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福建侯官縣人,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

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陜甘總督和云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1839年,林則徐于廣東禁煙時,派人明察暗訪,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并將沒收鴉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門銷毀?;㈤T銷煙使中英關(guān)系陷入極度緊張狀態(tài),成為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英國入侵中國的借口。

盡管林則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對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貿(mào)易則持開放態(tài)度,主張學其優(yōu)而用之。根據(jù)文獻記載,他至少略通英、葡兩種外語,且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

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為《海國圖志》,此書對晚清的洋務(wù)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具有啟發(fā)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林則徐在普寧老縣城病逝。

中國歷史十大民族英雄第二位:精忠報國岳飛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zhàn)略家、民族英雄、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岳飛從二十歲起,曾先后四次從軍。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澤至紹興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參與、指揮大小戰(zhàn)斗數(shù)百次。金軍攻打江南時,獨樹一幟,力主抗金,收復建康。

紹興四年(1134年),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宗弼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yīng),夾擊金軍。

岳家軍先后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zhèn)。宋高宗趙構(gòu)和宰相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師。

在宋金議和過程? ??,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入獄。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云、部將張憲一同遇害。宋孝宗時,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后又追謚忠武,封鄂王。在宋、元、明三朝,備受尊崇。

岳飛是南宋杰出的統(tǒng)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結(jié)了“聯(lián)結(jié)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以收復失地;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率領(lǐng)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軍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以示對岳家軍的由衷敬佩。

岳飛的文才同樣卓越,其代表詞作《滿江紅·寫懷》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后人輯有文集傳世。

中國歷史十大民族英雄第一位:“碧血丹心”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孫,字宋瑞,又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qū)富田鎮(zhèn))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杰并稱為“宋末三杰”。

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開慶元年(1259年),補授承事郎、簽書寧海軍節(jié)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軍器監(jiān)、兼權(quán)直學士院,因草擬詔書有諷權(quán)相賈似道語,被罷官。

德祐元年(1275年),元軍沿長江東下,文天祥罄家財為軍資,招勤王兵至5萬人,入衛(wèi)臨安。旋為浙西、江東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將援常州,因淮將張全見危不救而敗,退守余杭。旋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赴元軍議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顏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歸。

Hash:a613ef42cbcf0dcf6a1f92d047a52f2f8a08faea

聲明:此文由 區(qū)塊大康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