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尋韻,帶你走進文化大觀園
蓮峰南簏,
韓水之畔。
一條北溪之水蜿蜒環(huán)繞,
一座古老村莊落居其中。
這里,
就是底蘊深厚歷史悠久的一座村落
——隆城鄉(xiāng)。
你來,或者不來。
她都在這里,一座千年古村。
不悲不喜,不急不慢,
每天,炊煙裊裊。
有時候,想要找到原汁原味的鄉(xiāng)愁,
或許需要去古村中尋覓。
有一種古村生活,
叫 “你最平凡的日子,
轉身變成他人的風景。”
今天,就讓小編一起帶上相機,
順便帶上你的思緒。
去看看這座
寧靜、安詳,流瀉出深沉韻味的
古老村莊,
開始一趟探尋之旅。
臨水古廟
在古村,
人是匆匆過客。
古榕,巷道,照壁,老屋。
才是不老的主人。
老祖宗的教誨和希冀,
成了生生不息的法寶。
天后宮書法為清末張上川秀才所題
一個村子,
從古到今,
一千年的風雨歷程,
耕云布雨,
一步步走來,
她的底蘊,
已經深深浸潤
在每一個生活在這 古村
隆城人的血液里,
是幸運,也是神奇。
清末張上川秀才書(二畝居)
隆城鄉(xiāng)起始
據隆城張氏族譜記載,隆城鄉(xiāng)的創(chuàng)基祖為張道宗。
張道宗(正將公),字真?zhèn)鳎?a href='/fujian/' target=_blank>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涵頭鄉(xiāng)人。唐朝末年,階級矛盾激化,爆發(fā)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張道宗于唐僖宗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受封為殿前正將、武功大夫,與黃巢交戰(zhàn)于黃梅,因傷而南下,進入粵地海陽縣(即今澄海)療傷,后看中一“龍眼”寶地,遂創(chuàng)建村落,取名“龍眼城”,后來改稱隆城。
”張氏大宗祠” (1642) 位于隆城的中心地帶, 在隆城鄉(xiāng)20多座祠堂中,唯一做為凝聚全鄉(xiāng)張氏宗族團結的場所, 主祀隆城張氏始祖栢岸公張夔。后面修建后祠,主祀創(chuàng)基祖張道宗正將公。
凹門樓十八幅花崗巖鏤空浮雕之一
隆城鄉(xiāng),歷經千年,自正將公創(chuàng)鄉(xiāng)以來,歷朝歷代,后輩賢人倍出,其九世孫張夔(大宗栢岸公)在北宋政和八年登科進士,出任茂名知縣,后擢升為廉州通判,后又再升任新州(今廣東省新興縣)知州。
張夔(大宗 栢岸公)任職其間,廉政奉公,政績斐然,而被譽為潮郡前八賢之一。宋高宗曾在屏風上寫下“南有張夔,北有周昕,朕無憂矣!”(廣見于多地史籍地方志記載中)隨后賜匾額璽書“名著南天 ”以褒獎。
隆城鄉(xiāng)人不僅具備著聰明才智,同時受祖上先賢影響下,文能安邦武可定國的意識也以根深蒂固,練武習文之風甚為興盛。其中功成名就的大有人在。
而光宗耀祖的思想也在這些古祠古厝上得到體現。
壹
尚武精神
解元第及散落的練功石
解元第,四點金結構,屋主在嘉慶二十四年己卯科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大堂上“解元”匾額為當時主試官員所題。
一座宗祠,就是一段光輝史。一座古居府第,就是一部創(chuàng)業(yè)史;在這些宗祠府第的大堂橫梁上,懸掛的匾額,墻上書寫石刻的格言家訓,無不在訴說著家族的興盛光鮮,無不在昭示著后人,記住過往,珍惜現在,開創(chuàng)未來。
武略第,三進式雙從厝,屋主在乾隆時(約1755年)擔任衛(wèi)千總一職。
武德第也稱“元盛”民居,二進式雙從厝加后包巷。屋主是清光緒末年武秀才。
武館
貳
崇文重教
襟水民居,四點金雙從厝,并排兩座落。寓意一衣帶水,兄弟衣襟相連之意,一座為當時飽學詩書大文豪所居,一座為咸豐拾壹年辛酉科貢生府第。
二畝之居,顧名思義,這座民居占地二畝,二進式雙從厝加后包巷結構。屋主為清末秀才張上川。
張上川,號夢老人,具較高的書法造詣,其筆法蒼勁有力而又靈活多變別具一格,時至今日,仍為人們津津樂道。
在隆城鄉(xiāng)多處都留有他的墨寶。下圖為伯木公祠
伯木公祠凹門樓上“梅蘭菊竹”石畫作者是潮汕名畫家高振之(高翥)(1862——1946)。
高振之是澄海上華上窖村人,清末廩生,與張上川秀才私交甚好,其善畫“墨竹”。其部分遺留下來作品為海內外博物館收藏。
堃廬民居,爬獅結構建于清同治年間。“堃廬”二字是書法家王鼎新于1947年所書?,F以修繕為“十五音展示館”“張世珍紀念館”。
由張世珍編著的“潮聲十五音”是最早出版發(fā)行的第一部潮汕方言字典。
隆城鄉(xiāng)人重教興學,書齋書屋就有十多處,圖為大書齋
筆峰書屋
暫寄書屋
就正書屋
就正書屋為雙層樓結構,張福海烈士曾在這里讀書,后來做為革命活動聯絡地點。
叁
僑居文化
烏門,因外大門墻壁圖案花紋黑色而得名。也因凹斗門樓歪而稱奇。門匾“清介家聲”落款為劉春霖。
劉春霖系清末最后一位文科狀元
明經第,二進式雙從厝結構,大門外埕寬闊。大門對聯: 東魯雅言詩書執(zhí)禮,西景明詔孝悌力田。
讀書、耕田、識禮、孝道勸戒為人處事,躍然對聯之中。
隆城鄉(xiāng)不僅保存著大量形態(tài)各異的古祠古厝,在得益海外財富后,以商鋪的行號店名命名的民居如“日章、憲章,關盛、協(xié)盛,元盛、隆盛等等,陸續(xù)涌現,同時還興建起一些說不出名字的座落及中西相結合的洋樓。
隆盛民居,四點金雙從厝結構,對聯、壁帖上書法為鎖煙所題。
鎖煙,又名張江柳,隆城鄉(xiāng)人,清末秀才,澄海近代書法家。
協(xié)盛民居
榮盛民居
田墘民居(四座落)
昌盛民居
“高樓”雙層小洋樓,在傳統(tǒng)民居中聳立,格外顯眼。
“藏暉”雙層小洋樓
放眼當前,每一座蘊含傳統(tǒng)文化僑居文化的古祠古厝,不但體現的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化精髓和空間記憶,更是隆城鄉(xiāng)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如今,這些古色古香的古祠古厝與現代建筑相映成趣,已成為一道獨特的休閑旅游風景線。
注: 隆城鄉(xiāng)古祠古厝眾多,恕不能一一呈上,見諒。歡迎下方留言,說出見解!
【隆城名片】古村祠堂篇
【古村落】小橋旁邊,是一條彎彎的小河
Hash:ebc80c51007c681bc15bceb65cd110254de302ee
聲明:此文由 十五鄉(xiāng)說說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