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黃埔軍校分校之開端,也是畢業(yè)生名氣可以媲美黃埔本校的唯一分校
潮州分校
在黃埔校軍東征途中,為使隨軍出征的黃埔軍校第2期學生能補習課程,潮州分校成立了。
它也是大革命時期國民革命政府和東征軍指揮部為培養(yǎng)新生革命武裝力量開辦的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所分校。
它成為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國民政府在粵東的軍事?lián)u籃,被視為黃埔軍校分校之開端。
▲ 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潮州分校
正式成立分校? 首次東征,分校初立
廣州革命政府組織東征聯(lián)軍討伐陳炯明,黃埔軍校學生軍被編入右路軍作戰(zhàn)序列,參加東征。當時隨軍出征的有黃埔1期畢業(yè)生,黃埔2期在校生,和黃埔3期入伍生約計3000人。
▲ 黃埔學子東征。
1925年3月,東征軍大獲全勝,占領潮州。時任東征軍參謀長蔣介石等人為使隨軍東征的軍校第2期學生能就地補習耽誤的課程,同時“因見潮州位居韓江下游,與閩贛相毗連,物產豐富、交通便利、其間不乏青年有志之士”,于是特別在潮安城里籌立分校,稱潮州分校。國民政府擬定潮州軍?!耙哉惺粘泵泛?a href='/lufeng/' target=_blank>陸豐各屬學生,授以軍事及政治之訓練,灌輸革命知識,使其能與本黨(指國民黨)宣傳主義,效力疆場”。
▲ 潮州西湖公園內的涵碧樓。1925年3月國民革命軍東征時,東征軍黃埔軍校辦事處設于此,時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來同志在這里進行革命活動。
然而,由于廣州發(fā)生劉震寰、楊希閔叛亂,東征軍不得已放棄收復的潮梅地區(qū),回師廣州平叛。黃埔校軍以及在潮州的黃埔學生也奉命返回本校,原本就有臨時補習性質的潮州分校因而相應停辦。這次開辦時間僅有1個月。
? 二次東征,分校定名
時隔半年,國民革命軍舉行第2次東征,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作為東征軍總指揮,率領黃埔學生軍再次到達潮州,收復潮汕。11月初,東征指揮部恢復籌辦黃埔軍校潮州分校,定名為“陸軍軍官學校潮州分?!?。11月12日開始正式招收學生, 12月18日,舉行開學典禮。
最初是任命黃埔軍??偨坦?、教育長何應欽為分校校長兼教育長。1926年5月,由于黃埔軍校本校易名,潮州分校也改稱“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潮州分?!?。
潮州分校校址設在潮州城湘太馬路 (即今中山路) 李氏公祠。公祠旁邊搭草棚作為學生教室和寢室。初定招生人數(shù)為學員1個隊,入伍生3個隊,后因為第1軍各師部先后送來編余人員達400名,人數(shù)大增,故設3個學員隊, 教舍也擴大到海陽縣儒學宮,形成一座有完備機構建制的分校。
▲ 李厝祠曾作為黃埔軍校潮州分校的校本部。
組織系統(tǒng)與本校并無二致體制一致潮州分校完全仿照本校建立組織系統(tǒng),設立了校長、黨代表、教育長,政治部 (設總務、宣傳和黨務3個科)、教官部、校長辦公廳、軍需處、副官部、總隊部和衛(wèi)兵排等機構。
? 課程一致
分校開設的課程也同本校一樣, 政治教程也是有三民主義、中國國民黨史、世界革命史、帝國主義侵華史、社會主義等15門課。
? 教官一致
分校的教職官員與本校也大體相同:黃埔本校校長蔣介石兼任潮州分校校長,本校黨代表汪精衛(wèi)兼任潮州分校黨代表,本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兼任潮州分校政治部主任(后由劉康侯繼任),何應欽、鄧演達相繼擔任教育長,王昆侖為秘書 (后由王逸常繼任)。共產黨員熊雄、惲代英、蕭楚女、李春蕃等也曾到校授課。
▲ 1925年2月,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隨軍參加第一次東征。
除了多數(shù)官長為本校原班人馬之外,潮州分校招收的第一期學生也多是第1軍各師等部的編余人員,多達400名。
畢業(yè)生比照本校第三第四期潮州分校從1925年12月創(chuàng)辦,至1926年年底結束,前后存在1年,共舉辦兩期,畢業(yè)生728人。第一期348名學生于1926年6月畢業(yè),因與本校第3期畢業(yè)時間相近,故此期又稱為本校第3期。第二期380名學生于這一年12月底畢業(yè),稱為本校第4期畢業(yè)生或本校第4期獨立大隊畢業(yè)生。
▲ 潮州分校舊址現(xiàn)況。
由此可見,潮州分校與黃埔本校存在的歷史條件基本無二致,畢業(yè)生編隊也歸入本校相同時期,等同與異地就讀,跟一樣的教授,拿本校一樣的畢業(yè)證,這種待遇和地位是后來那些全國各地遍地開花的黃埔軍校分校無法比擬的。
?
------------------------------------------------------
聲明:本文編撰推送屬非商業(yè)行為,如涉及著作權問題,請著作權人或著作權持有人與我們聯(lián)系,聯(lián)系郵箱:3461003623@qq.com(本QQ為工作號,不加好友),我們將妥善處理。轉載請注明轉自“黃埔文化遺產”(ID:hpwhyc)。
Hash:e730107220de2d859387101459f4de444b24971e
聲明:此文由 黃埔文化遺產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