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因地處古沈水(今渾河)之北而得名(南面有渾河,山南水北為陽)。沈陽地區(qū)蘊育了遼河流域的早期文化。3萬年前,沈陽地區(qū)已有人類活動。早在72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上古人類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燕國設立方城(侯城前身)起,沈陽的建城史已2600余年。沈陽素有“一朝發(fā)祥地,兩代帝王都”之稱。1625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的后金遷都于此,更名盛京。1636年,皇太極在此改國號為“清”,建立滿清國。1644年清世祖福臨,率滿清軍隊攻入關內定都北京后,以盛京為陪都。清初皇宮所在地——沈陽故宮,是中國現今僅存最完整的兩座皇宮建筑群之一。
7200年前 人類在此農耕漁獵,繁衍生息,創(chuàng)造出新樂文化。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分天下為36郡,沈陽隸屬遼東郡。
唐代 改稱“沈洲”。
公元921年 遼太祖移民到此,修筑土城,生產隨之發(fā)展。
1296年 元代重建土城,改沈洲為“沈陽路”,歸遼陽管轄。由于沈陽地處沈水(渾河)之北,以中國傳統(tǒng)方位論,即“山北為陰,水北為陽”,故改沈洲為沈陽。從此,“沈陽”這一名稱正式出現在史料上,距今已有702年的歷史。
1657年 清朝以“奉天承運”之意在沈陽設奉天府,沈陽又名“奉天”
1911年 辛亥革命后,沈陽成為奉系軍閥統(tǒng)治的首府。
1948年11月2日 沈陽正式解放。
這座古城終于回到人民手中!
那一天,數十萬沈陽人走上街頭,
馬路上擠滿了自發(fā)游行的市民,
夾道歡迎入城部隊!
沈陽市也有自己的富人區(qū)。
每個城市中,都會有關于“富人區(qū)”的傳說。
所謂的富人區(qū),聽上去很神秘,但真正意義上并非是僅有富人能夠居住的區(qū)域,而是指較高素質人群居住的配套完善、交通發(fā)達、設施齊全的區(qū)域。
說中街區(qū)域是古時起就形成的富人區(qū),一點都不為過。
中街,古稱四平街,是東北最早的商業(yè)街,也是沈陽的繁華商業(yè)街區(qū)。
古人修建王城,講究“前朝后市,左祖右社”,這是中原王城修建和規(guī)劃的最高成就?;侍珮O修建沈陽城,就以中原城為樣板,因此故宮南側形成了一個“井”字形的大街,四條路即今沈陽路、中街路、朝陽街、正陽街。
當時的皇帝后妃、王公大臣等貴族居住于故宮及周圍地區(qū),因此在以故宮為中心的地界,可以堪稱是真正的富人區(qū)了。
而沈陽第一條商業(yè)街——中街的產生,就是為了滿足富人區(qū)生活需求的,在當時可以看作是八旗貴族休閑購物的一條街。
由于坐擁沈城的富人區(qū),許多商人循著商機而來,中街一帶很快就興旺起來,后來更成為了沈陽商業(yè)興起的標志。
中街這一帶富人區(qū)的形成因素,就基本遵循了交通便捷、圈子化的生活方式這兩點。
現在提起中街,人們依然還能感受到東北商業(yè)第一街的繁華與富貴。
Hash:6c7557b930228b19e841c89412a9b3d1afa99471
聲明:此文由 搜狐遼寧資訊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